讓我們開始寫詩!——首屆“詩詞中國”傳統詩詞創作大賽啟動側記
光明網記者 楊晶攝
88歲的葉嘉瑩女士緩緩走向麥克風。片刻,優雅的聲音,把詩句送入與會者的耳中:“向晚幽林獨自尋,枝頭落日隱馀金。漸看飛鳥歸巢盡,誰與安排去住心……”9月28日,由光明日報、中央電視臺、中華書局、中國移動、中華詩詞研究院、中華詩詞學會共同舉辦的首屆“詩詞中國”傳統詩詞創作大賽的序幕,就這樣在詩意中開啟。
此刻,位于北京金融街的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報告廳,座無虛席,偌大的空間中,只有那優雅的聲音在流淌?!拔沂?924年生人,24歲大學畢業,教了60多年的書,從來沒有停止過對中國詩詞的熱愛。我經歷了中國半個多世紀的離亂,半生漂泊海外。在海外,我把中國詩詞翻譯成英文,教外國人讀。當我們古典的詩詞變成了英文以后,那種微妙之處就很難傳達了。我覺得我內心有很多感受,沒有辦法用英文,向不同語言、不同背景的人傳授,所以我一直夢想有一天能回到祖國來教書。1978年的春天,我寫了一封申請信,寄給國家教委,說我希望能有機會回國去教書。去寄這封信,在黃昏時穿過一片樹林。我說獨自尋,是因為我在想,我的申請會不會得到國家的接受,我的行為、我的理想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樹梢上,金色斜陽,不但顏色似金,也映襯古人所說一寸光陰一寸金之義。落日映于天,我不知道我的生命會是怎樣的,我漂泊海外,我什么時候能回到祖國,誰與安排去住心……”“花飛早識春難駐,夢破從無跡可尋。漫向天涯悲老大,馀生何地惜馀陰……我看到路邊滿地飛花,知道春天留不住,生命也留不住。我一直有一個夢:一定要回到祖國,把我們最美好的詩歌中的生命留給祖國的年輕人。我在海外,年過半百,來日無多,我剩下的殘余的生命要到哪一個地方才是真正的愛惜我的余生?”三十年前的詩句,一直涌動在葉嘉瑩的胸中,打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馬凱出席啟動儀式并發表熱情洋溢的講話(全文另發)。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等出席。
(編輯:路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