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緙絲珍品《百子圖》完成修復
時間:2012年09月26日來源:光明日報作者:蘇雁 許學建
近日,明代緙絲藝術瑰寶《百子圖》在蘇州禎彩堂完成大修,在歷時1年9個月、修復400多處破損后,這幅原本接近于一塊“破布”的珍品,終于再現了100個童子栩栩如生的風采。
《百子圖》高210厘米,寬170厘米,是一幅明代大型緙絲作品。上端有雙鳳朝陽圖案的引首,主體部分緙織有嬉戲玩耍、撫琴吹笛的一百個孩童,這些孩童均身著彩衣,形態生動;另外還有假山、溪流、水榭、板橋,以及麒麟、梅花鹿等動物,色澤層次豐富,技法嫻熟。在經歷了400多年后,這幅藝術珍品受到了較大程度的破壞,所有黑色的部分幾乎都出了問題,而黑色又基本貫穿了整幅圖,導致修復的工作量遠超前期估計。
“原圖炭化得非常嚴重,有的地方只破了一小塊,但因為絲線牽引著一大塊區域,周圍也必須加固。”禎彩堂負責人陳文說,“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不能破壞,它的時間價值也不能被替代。”
陳文說,這次修復《百子圖》是一次空前的挑戰,難度和工作量都遠超之前成功修復的另一幅明代緙絲精品《群仙祝壽圖》。為了完成修復,禎彩堂共投入4名緙絲高手共同奮戰,有1人專門針對破損處畫樣,1人根據原圖做線,還各有1人分別負責織、補工作。在修補缺損部分時,補上去的部分要與原圖完全對接,經緯線要完全一致,新線的質地、大小、顏色和新舊都要與原圖相吻合,確保質感不被改變。
(編輯: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