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十年·拾珍
時間:2012年09月23日來源:《人民日報》作者:
海派代表書法家系列作品集(共10卷),上海書法家協會編,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獲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藝術類圖書獎。
2011年10月31日,山東省聊城市開發區東城街道軍王屯村小學三年級的一名小學生在課堂上練習書法。 人民圖片
《虞摹蘭亭序》卷(局部),唐,虞世南摹。2011年9月21日至12月5日,北京故宮博物院年度大展“蘭亭特展”和“蘭亭珍拓展”,不僅向世人展示了虞世南、褚遂良和馮承素等公認最逼近原作的摹本和臨本,還完整展出了乾隆集諸家大成的“蘭亭八柱”帖。
中國書法,作為與漢字相伴而生的文化,與詩、畫、印相融,與琴、棋相通。它是凝固的舞,是無聲的樂,抒寫著中華幾千年的文明。婉而通的篆書、樸而展的隸書、莊而挺的楷書、動而暢的草書……文字與藝術的交織中,盡顯中國文化至正的精神、至高的境界。
近代以來,隨著漢字的簡化、硬筆對毛筆的替代,再加上電腦的普及,書法實用價值正逐步弱化,發展前景一度引人擔憂。新世紀,全球化背景下,書法憑借其深厚的文化蘊藏重獲世人青睞:2009年,中國書法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11年,《教育部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頒布,書法進入義務教育階段課程……
今天,本刊特約請書法界的幾位學者,撰文總結近十年書法的發展,評述書法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的歷史責任。我們期待當代書法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為民族文化全面復興書寫輝煌篇章。
——編者
(編輯: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