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雷鋒》和《雷鋒傳略》:以史凝聚人心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化,著眼服務軍隊政治工作科學發展,總政辦公廳編研室在充分發揮編研工作優勢,深入搜集發掘雷鋒史料的基礎上,近期編創推出六集文獻電視片《永遠的雷鋒》和《雷鋒傳略》一書。這兩部作品屬于姊妹篇,互為烘托,互為補充。
《永遠的雷鋒》由總政、求是雜志社、解放軍電視宣傳中心、八一電影制片廠、中央新影集團聯合拍攝制作,歷時半年多,于今年8月初拍竣并在雷鋒殉職50周年之際登陸CCTV—7頻道。該片主要反映50年來軍內外持續開展學雷鋒活動、雷鋒精神與時俱進引領社會風尚的內在原因,以及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化的重大意義與現實要求。全片共六集,分別為展示雷鋒軍人形象的《士兵榮譽》,講述雷鋒人格魅力的《平凡本色》,探討雷鋒精神本質的《情系人民》,介紹軍隊學雷鋒情況的《追尋戰友》,展現雷鋒精神社會影響力的《愛心傳遞》,以及倡導大力弘揚雷鋒精神的《心靈召喚》。
為創作雷鋒傳記作品,使之與電視片配套,《雷鋒傳略》隨之推出。該書共10萬余字、近200幅圖片,集中挖掘雷鋒照片背后的故事,巧妙地實現了既書寫雷鋒輝煌人生,又弘揚雷鋒偉大精神的目的。全書分雷鋒苦難的童年、雷鋒走進學堂、雷鋒在望城縣委機關工作、雷鋒轉戰鞍山成為鋼鐵工人、雷鋒曲折的參軍過程、雷鋒在解放軍大學校綻放精彩人生、雷鋒是中華民族的驕傲、雷鋒精神永放光芒等八章。
兩部作品的創作周密扎實,不僅對相關當事人進行采訪,還深入軍事博物館、解放軍報社圖片資料室、全國各地的雷鋒紀念館博物館等廣泛收集檔案史料,發掘鮮為人知的雷鋒故事和全社會向雷鋒學習的感人故事。在表現手法上,兩部作品運用歷史與現實對話的方式,以時代化解讀、故事化敘述和平實化風格,深刻展現時代發展與雷鋒精神傳承的內在關系,揭示出雷鋒精神不僅具有恒久生命力,并且人人可學、處處可為。
《雷鋒傳略》書稿形成后,還邀請到冷寬、喬安山、張峻、季增等雷鋒戰友,陶克、公方彬、邢華琪等雷鋒精神研究專家,張云、江英、王湘江等黨史軍史專家以及一些讀者進行了認真試讀修改,史實考證上一絲不茍,文字上反復推敲,以確保作品質量過硬,品位上乘。
事實證明,只有以弘揚時代主旋律為出發點,以觀照社會現實為切入點的作品,才有鮮活生命力。因此,我們順應人民群眾呼喚雷鋒精神回歸的強烈愿望,著眼于學雷鋒活動常態化、加強社會道德建設的重大意義和現實要求,以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大眾的態度進行創作,讓真實的歷史說話,讓翔實的資料說話,讓鮮活的事例說話,用真人、真事、真情來催生感召力、親和力和說服力。
把雷鋒精神研究成果與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化、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以史聚氣、以史勵志,這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我們的責任。
(編輯: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