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畫銀鉤刻壯篇——記軍旅書法家谷源涌的書法心路
通臨王羲之《圣教序》(局部) 谷源涌
有這樣一位老軍人,83歲,滿頭銀發卻精神矍鑠,話音洪亮、笑聲爽朗。老人曾寫過這樣一首詩《愛我戎裝六十年》:
愛我戎裝六十年,
豪情不嘆鬢皤先。
執戈東海從軍日,
浴血西疆走馬川。
戰友忠魂眠黑土,
共和旗幟展藍天。
老來筆下歐風勁,
鐵畫銀鉤刻壯篇。
詩中描述了老人年輕時的戎裝經歷以及后來對書法藝術的執著追求。老人名叫谷源涌, 1929年生于山東威海,離休后潛心研習書法。1991年來北京定居后,谷源涌報名參加了中國書協培訓中心書法專業課的學習。他把每位習書人都當做老師,向他們虛心求教。雖然起步很晚,但60多歲的谷源涌開始了如癡如醉的書法學習,常常在書桌前一坐就是一天,連吃飯都是草草吃完就立即回到書房繼續練字;睡覺時突然想到一個字的好寫法,他會立刻披衣起床謄寫出來……
仿佛在戰場上拼殺般,谷源涌憑著頑強的戰斗精神勤學苦練,使書法技藝漸入佳境,終于日夜兼程地闖進了書法藝術殿堂。
在中國書協書法培訓中心學習的10年中,他有緣得到歐陽中石、沈鵬、劉炳森、李鐸、劉藝、王冬齡、林岫、張榮生、胡飛民等大家學者的啟迪、面授和指導。特別是在1994年,當他在練習歐楷卻苦于沒有進展時,恰遇機會拜以歐書楷體見長的書法家溫彥國為師,在溫先生的指點下潛心研習歐書楷體。經過多年苦練掌握歐書楷體基本功后,谷源涌又轉工“二王”行草。此時,他已多次在書協主辦的展覽中獲得一、二等獎,并在古稀之年被吸納為中國書協會員。
一個年近六旬才開始學習書法的老人,用了18年的日夜兼程證明了自己執著鉆研的成果。谷源涌的作品多次參加國家、軍隊和省市重要書展及中央大型政治宣傳活動。此外,凝結著汗水和心血的《谷源涌詩集》和《谷源涌書作集》也相繼出版。謙遜的谷源涌說,出版專集不是為了炫耀,只為強調習書的正確套路及拜求方家的重要性,讓想要習書之人少走些彎路。
在多年習書的過程中,谷源涌與老師們相互交流、切磋,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溫彥國在為《谷源涌詩集》所寫序言中提到“與谷老源涌公一見如故,實在是難得,幸甚之至”;歐陽中石先生在谷老80歲生日時題寫“壽”字送上祝福;還有許多專家學者積極關注、幫忙支持《谷源涌詩集》《谷源涌書作集》的出版。
在多數人看來,一般老同志退休后就應該享享清福,對于讀書、看報、學習知識也都是抱著很隨意的態度,無非當個閑暇時的調劑品。谷源涌卻不這樣認為,他說:“人生命的過程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學習是人的生命狀態,只有不斷學習,生命之樹才會常青。離休前努力學習、干好工作,離休后也不應該脫離學習狀態,不能與社會脫軌,更不應該消極等待死亡,我是必要斗爭到生命的終點的。”這或許就是他最質樸的軍人本色:凡事一板一眼,練習書法也要走一條規矩之路,持之以恒、慢積跬步;縱然只有小學文化程度,卻不斷地學習,時刻保持著戰斗精神。正因如此,他也用積極的人生態度以及對書法的傾心投入詮釋出了不凡的生命意義。
(編輯:單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