髫齡少兒帶來舞臺新體驗 傳統曲藝綻放時代新風采 ——第五屆全國少兒曲藝大賽在江蘇泰州成功舉行
出席頒獎晚會的領導與演員和獲獎者合影
他們用自己可愛機靈的外表,吸引觀眾的眼光,他們用自己穩健大氣的臺風令觀眾為之傾倒,他們表演自然灑脫,或者將傳統進行到底,或者將生活呈現在舞臺上,穿越時空,重現經典名段,創意十足,帶來別樣的精彩;
他們是舞臺上當之無愧的英雄少年,他們用層出不窮的經典作品帶給觀眾美的享受,他們在舞臺的起跑線上已經形成自己獨特的特色和表演風格,說學逗演間勾畫百變藝術,吹拉彈唱中展現樂趣無限;
他們用自己的努力贏得了今天的榮譽,他們在舞臺上發揚和繼承中國傳統曲藝的風采,他們將現代創新思想和傳統曲藝文化相結合,用時代的聲音唱出曲藝的未來,繼承傳統,展現文化底蘊,發揚創新,唱出時代聲音;
他們來自祖國的五湖四海,他們帶著自己的絕活本領,他們在舞臺上用自己的表演給觀眾帶來了快樂和歡笑,他們將時尚和流行與傳統曲藝相結合,給觀眾帶來與眾不同的視覺新感受,傳統與創新碰撞火花連連,精彩演繹贏得掌聲無數;
他們來自全國各地,他們有著不一樣的鄉音和不一樣的才藝,卻擁有同樣的執著和努力,他們用自己生動的表演,告訴觀眾曲藝的魅力,傳統曲藝綻放時代新風采,髫齡少兒帶來舞臺的新體驗;
他們是中國曲藝的未來之星,他們用自己稚嫩的笑臉,為中國的曲藝增光添彩,他們是曲藝界古靈精怪的小朋友,他們能說會唱,能演善語;
……
在8月13日至18日舉行的“泰州杯”第五屆全國少兒曲藝大賽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少兒們或滑稽可愛、或感人至深的表演讓現場評委和觀眾無不為之動容,歡歌笑語中我們一起見證了曲藝事業的美好未來。
孩子們的精彩表現
讓我們心里有底了
“這次大賽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孩子們這么喜愛曲藝出乎我意料之外”,著名單弦表演藝術家、本次大賽評委馬增蕙感言,當前,兒童學音樂、舞蹈的比較多,這次看到這么多的孩子選擇了曲藝藝術,真是令人激動不已。“大賽中鼓曲節目不少,這令我很高興,鼓曲表演起來難度很大,但這些孩子表演得有模有樣。”韋嘉宜今年雖然才5歲,但她演唱的粵曲《荔枝頌》很到位,那么長的詞唱起來沒有一點錯,很不容易,真假聲結合得也很好。他們讓我看到了曲藝事業的美好前景。“正所謂國泰民安出奇才,你不愧是個奇才。”看完連彬堯的表演,中國曲協副主席、本次大賽評委王汝剛大加贊嘆。他表示,像連彬堯這么大的孩子一般只會唱幾段,沒想到連彬堯會唱20段,真是不可思議,更難得的是他在表演上海說唱時所講的上海話非常地道,隨著普通話的不斷普及,現在很多小孩子上海話說的已經不純正了。連彬堯的母親告訴記者,他們對孩子的這個喜好也很意外,一般來說,像他這么大的孩子都喜歡流行時尚的東西,可是他偏偏喜歡在家聽上海說唱的磁帶。而當記者問連彬堯這次比賽受到好評有什么感想時,小家伙很謙虛地說:“我會始終牢記王汝剛老師曾經跟我說的一句話,就是‘山外青山樓外樓,還有英雄在前頭,不要驕傲,好好努力,曲藝事業的道路還很漫長’。”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本次大賽評委師勝杰感言,看到這么多“小星星”在舞臺上真是星光璀璨,我都有點自愧不如,孩子們在舞臺上的表演很放松也很認真,群口相聲《我愛我家》這個作品很好,把泰州歷史文化用藝術語言在舞臺上呈現,不僅僅提升城市形象,最重要的是孩子們通過表演潛移默化地了解了這個城市的歷史文化。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本次大賽評委李金斗表示,高思博、溫健博兩個小朋友表演的相聲《我要當大人》很可愛,臺詞背得很熟,配合得也很默契,而且從服裝到背景都按照傳統相聲來的,兩個小孩一上臺就讓人感到非常可樂。相聲藝術要從娃娃抓起,今天看到這兩個小孩的表演,我們心里有底了。“這么多天我始終沉浸在興奮、快樂、激動、感動、享受之中。看到這么多孩子的精彩表演,我無法用語言來抒發內心的感受,我恨不得上臺親每個小朋友一口。他們太可愛了,中國的曲藝后繼有人。”說起本次大賽,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本次大賽評委會主任牛群難掩心中的激動。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曲協主席、本次大賽監審評委劉蘭芳表示,這次大賽第一次來到京外城市舉行,可謂盛況空前,不論是參賽人數還是節目數量都創歷屆大賽新高,這充分說明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心曲藝事業。曲藝如何發展傳承下去,這是最好的一個渠道。這個大賽也是廣大基層曲藝教育工作者展示的平臺,它把全國各地的老師聚集到一起,形成了一種凝聚力——平時他們散落在各地,如果沒有這個比賽,就不可能聚到一起,這不僅對當地曲藝事業發展有好處,同時也培養了很多曲藝觀眾。中國曲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董耀鵬表示,全國少兒曲藝大賽舉辦以來,對培養曲藝后備人才,推動中國曲藝事業的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產生了良好影響;也為保護和繼承一些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項目,作出了具有深遠影響的貢獻。曲藝作為文化藝術的一種形式,各地都有許多頗具特色的種類,他們是一座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藏,需要人們去挖掘、繼承和保護,而全國少兒曲藝大賽的舉辦,正是從娃娃抓起,為傳統曲藝培養新人,激發起民間對傳統文藝項目的繼承保護熱情。
學習曲藝讓我們
更加自信和堅韌
“每當回想起演出結束后觀眾給我熱烈的掌聲,我都會告訴自己一定要堅強。其實我也知道我的病很嚴重,也許不可能好起來,也許這是我最后一次參加排練,也許以后再沒有機會為您還有那些好心人表演評書了,老師就讓我排練一次吧……”小品《評書男孩》表演者之一王晨宇雖然身患惡性腦瘤,但他在表演中一句句擲地有聲的感言令所有觀眾無不為之動容。而這個節目就是根據王晨宇的經歷創作的。“鞍山評書小演員,精神抖擻站臺前,從小有個評書夢,咱和評書結情緣。說評書是我最大的夢想,也正是這個夢想讓我可以更加堅強地和病魔作斗爭。”王晨宇說。他的老師告訴記者,這個孩子的經歷非常令人同情,父母離異,從小就跟著爺爺,但他對評書一直很迷戀,即便是冬天也要冒著風雪去學習。就算是在住院期間,他都堅持在病床上看《岳飛傳》《楊家將》等評書作品,看到這樣的場景我們都很震驚,這次能夠看到他站在全國少兒曲藝大賽的舞臺上也是我們最大的心愿。
今年11歲的時浩迪已經學習快板四五年了,他的媽媽告訴記者,剛開始時浩迪班上有不少孩子都學習快板,但最后就他和另外一個同學堅持下來了,孩子學習快板以后,最大的變化就是更加自信了,每次上課都積極踴躍發言。而在時浩迪自己看來,學習曲藝不但有了自信,而且可以學會“一心二用”。“學習快板把我的普通話也練好了,學快板也不是要走專業路線,但是學快板能鍛煉很多東西,老師不僅教我學快板,還教我們學會做人。”時浩迪媽媽說,就在比賽開始前一天,出了個意外,時浩迪用了一年多的快板不知怎么裂了,孩子當時就急得哭了,雖然我們備用了一副快板,但他一次也沒用過,所以會很生疏,看到孩子這么著急我們只好不斷地安慰他,鼓勵他抓緊時間熟悉這副新快板。孩子一看沒有其他辦法,只好一整天就呆在屋子里反復熟悉新快板。參賽時,他發揮得挺好,幾乎沒有受到這個小意外的影響,我想這與他這些年學習曲藝的經歷有關,因為從中他懂得了要想成功就必須要堅持不懈的道理。在評委眼里,講故事《杜鵑鳥》的表演者劉顏是一個情感特別豐富而且特別孝順的孩子,她的指導老師陳丹輝告訴記者,學習曲藝對孩子有很大幫助,首先從個性上來說會逐漸自信樂觀,因為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對孩子的思維發展有促進作用。現在很多學校把語文教學等同于認字,而孩子不喜歡將字詞放在句子里理解,但是通過這種學習,就很容易讓孩子喜歡,更容易理解,學習的效果也會更好。說起為什么表演這個故事那么激動投入,劉顏說,因為這個故事特別感人,讓她懂得要回報母愛,這個故事已經講了好多遍了,但每次講都很感動。“我要好好學習,取得好成績。”
今年7歲的北京小姑娘韓坤彤表演了一段長達6分鐘的快板。她的母親介紹說,韓坤彤學習快板也是一次很偶然的機會,孩子的爸爸平時比較喜歡快板,經常在家里唱,有一天她爸爸正唱著,孩子突然跑過來說爸爸你唱錯了,當時我們很吃驚,我們就問她你咋知道的,你也會嗎?孩子就說我會啊,于是我們就讓孩子背一遍,令我們吃驚的是她還真背出來了,后來一問才知道原來她每天除了聽爸爸唱,還在電視里看,慢慢就有興趣了。韓坤彤以前在班上比較沉默,但自從學了快板以后,不但話多了,而且每次老師提問時她都很自信地舉手回答。“學快板很有意思,可以同時鍛煉左右腦,更重要的是我自己很喜歡這個。”韓坤彤說。
來自山西大同火車頭少兒藝術團的楊博文表演的天津快板《貓和老鼠》獲得了少兒組二等獎,藝術團團長黃秀英告訴記者,這個孩子在語言上很有天賦,而且刻畫人物惟妙惟肖。藝術團有很多像他這樣的孩子,我們的目標就是要把孩子培養得多才多藝,為以后的發展打好基礎,教學中我們堅持解放天性、樹立自信的理念,激發孩子自己的想象力和表現力。比賽前,我就跟楊博文說,不要緊張,就當是上臺展現一下自己,不給他任何壓力,因為能不能獲獎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孩子們能夠站在舞臺上把自己所學到的東西輕松自如地展現出來。
(編輯: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