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城市——加強穗杭文化合作交流的幾點思考
穗杭兩地同屬歷史文化名城,同為省會城市、副省級城市,均已有2000多年建城歷史。嶺南文化與吳越文化博大精深、各有所長,兩地現代城市文化建設各具亮點、各有特色。改革開放以來,廣州市第十次黨代會上確立了大力推進“國際商貿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建設”兩個戰略重點;杭州則在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上確立了“打造東方品質之城、建設幸福和諧杭州”的戰略目標,兩市均提出“文化強市”和“文化名城”建設目標,以文化引領城市發展成為兩地共同的戰略選擇。可以說,穗杭有很多相似和相近之處,也面臨諸多相同課題,因此,為開展多領域、多層次和多種形式與多渠道合作交流提供了現實基礎和共進共贏、共同發展的廣闊前景。
各有優勢 期待戰略融合
一切競爭說到底是文化的競爭,資源可以枯竭,唯有文化生生不息。在城市文化建設與文化積累過程中,文化戰略具有總攬作用。文化發展理念是城市建設之魂,確立城市文化發展理念,制定成功的文化戰略可以引領和促進整個城市建設的新型化和城市經濟的轉型升級。穗杭兩市首先應建立文化戰略和文化發展理念方面的共同研討機制,加強規劃性合作,定期開展雙邊及多邊學術研討活動,以增強文化自覺性、文化自信力和文化建設的理性。
文化發展的核心因素是人才,從根本上來說,文化競爭也是人才競爭。近年來,穗杭在吸引文化人才方面都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明顯成績。兩地都重視人才高地的打造,杭州組織實施的青年文藝家發現計劃和廣州實施的宣傳思想戰線“優秀人才培養工程”異曲同工,可相互借鑒,同時,兩市擁有的文化名人精英可開展講學和相互培訓等活動,共同激活各自的文化建設理念、文化氛圍。但兩地都還存在各自不利于吸引和培養文化人才的因素,要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創造更加良好的文化環境,接納不同種類、不同層次文化人加盟創業,不拘一格地吸引、培育各類文化人才。
當下是崇尚品牌的時代。文化品牌是一個地方和城市內涵和形象的有效載體,是擴大城市和地區文化影響力的關鍵所在。兩地都高度重視文化品牌建設,可分享各自文化建設中的成功經驗與教訓。杭州經過艱苦努力,西湖申報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圓滿成功,同時對后申遺西湖綜保進行了全面規劃;廣州以亞運會、九藝節等為契機,對歷史文化資源進行了有效挖掘和保護,經實施精心整飾保護,打響了沙面歐陸風情街、荔枝灣涌公園等文化品牌等,效果顯著。
共惠互利 文化交流經常化
共惠互利、各得所求是雙方合作的基礎,只有這樣才能長期不懈地合作。穗杭兩地要加強頂層設計,加強重點領域的合作,形成攜手同行、共識共贏的良好局面。合作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兩地城市核心價值大眾化和精神文明建設,做好理論學習、理論研究、理論宣傳的交流工作,協調組織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博物館、圖書館舉辦展覽、公益性文化活動等,提高市民素質,培育城市文化精神;推動兩市在文化管理體制創新、文化創意與文藝精品創作方面進行雙向交流與合作,分享文化管理體制探索經驗、合力打造文藝精品,共同舉辦有影響的文化活動;加強文化產業區域的互動,兩地以動漫產業為龍頭的文化創意產業可以強強合作發展,杭州已連續舉辦8屆中國國際動漫節,廣州有國際漫畫節,兩市聚集了大量動漫人才及企業;支持舉辦跨區域的文化交流,推出穗杭兩市文化藝術節,輪流或聯合主辦特色演出以及漫博會、文博會等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展覽活動,利用杭州的會展場館資源,統一會展品牌,把廣交會的品牌延伸到杭州,在杭州舉辦有杭州特色優勢的諸如旅游、休閑、藝術等產品交易會;建立文化投融資服務體系、跨區域的文化產業園區平臺、文化貿易和服務平臺,建立知識產權評估體系和中小文化企業信用互聯互通機制;以“文化+旅游+城市”三位一體,最終實現文化旅游互為目的地和客源地。
兩地的合作交流,雙方應當建立協調機制和相應機構,如協調小組,或指定相關職能部門負責此項工作,同時,建立兩地聯席會議制度,定期會商合作交流中的大事、難事,就兩地合作交流進行商議洽談,并對一個時期兩市合作交流項目作出安排。
兩地的合作交流,除兩地政府的組織和倡導之外,還要積極發揮和調動民間積極性。惟其如此,才能保證兩地交流的健康、有序和可持續。
(編輯:路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