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門前柳色新——王林森的山水畫氣象
井岡云瀑 王林森
中國繪畫的特殊性在某種程度上表現出的是業之余的雅興,尤其是在文人畫形成繪畫主流之后,文人素養支撐著繪畫的發展。盡管魯迅批評文人畫為“兩點是眼,不知是鷹是燕”,可是,文人畫將神韻提高到了超越造型的高度,中國繪畫的獨特性也就在世界文化的格局中顯現出了它的獨特價值?;谶@樣的認知來看王林森的畫,就如同今天看八大山人紀念館門前的柳色,綠在舊時處,年年綠不同。
江西有著充沛的山水畫資源,可是,當代江西相對少有山水畫名家,其原因恐怕是一些當地的山水畫家在繪畫資源開發和利用方面缺少自信,或者說不具有發現江西山水之美的慧眼。王林森的聰明之處則是表現在對江西山水資源的發現和利用之上。無疑,這是源于他對家鄉山水的情感,而發自內心的情感表達往往能夠跨越技術的障礙,表現出像肺腑之言那樣的真誠。審美上的真誠是動人的基礎,王林森作品中那些能夠引人感嘆的是在其他山水畫中很少見到的景象和氣韻,它的生動感人是生活的清新,是規范之外的山外之山。
在生活體驗的基礎上,王林森的畫題材豐富、涉獵廣泛、陽剛大氣、不拘一格?!栋舜箝T前柳色新》所畫的是南昌八大山人紀念館前的春風新柳以及畫家寫生之景,好像是一幅自畫像。王林森自題:“吾以為今人學畫均須學八大。且關鍵是要學到其深藏在藝術作品背后重于妙悟、道法自然、重在神韻、不躡前蹤的哲學思想,這樣方可得其藝術真諦,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倘如此,則何愁八大后繼無人,亦可望人才輩出,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也。”王林森學八大山人完全沒有學習其筆墨的痕跡,他在博采眾長的基礎上,以獨辟蹊徑的努力走自己的道路。他畫“禮贊胡楊”組畫:《活著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不僅構圖新穎、造型生動、用筆蒼勁,將胡楊“三不”的天性刻畫得形神兼備,而且能讓人感受到胡楊樹那種耐風、耐旱、耐寂寞和百折不撓的“精、氣、神”,由此聯想到八大山人那些別出心機的作品,思想上的暗合可見一斑。由此也能看到王林森在繪畫上對于精神性的追求,表現在題材的選擇和語言的表現上,用筆墨去連接主觀世界與自然世界,用心靈去感悟大自然的魂魄情感,成為他的藝術特質之一。
在王林森的山水畫藝術中,對于云的關注和傾力表現顯現了他的山水畫特色,以及他在畫云方面的擅長。王林森在處理山水與云的關系方面有著許多獨到的想法,因此,他的山水總是云氣彌漫,這已成為他繪畫作品中一個可識別性特色。云是人們常見的自然現象,本來就具有氣象萬千、飄浮不定的特性,其吞吐自若、宏闊浩瀚、包容萬物的特質,往往比山川、草木更能傳遞出變化莫測、內涵豐富的大美信息,所以,它是山水畫中流動的血脈。其畫《云呼山應》,幾乎滿幅皆云,所表達的正是矢志追求這種大美的強烈意愿?!渡揭蛟贫鴱浉摺贰端蛟贫煛贰懂嬕蛟贫崱愤@三幅組畫,更直接將云的價值以一種明白無誤的表達方式呈現在人們面前。為了山之高、水之闊,王林森將云的表現提高到常人沒有重視到的高度。
在中國傳統山水畫中,盡管煙云也是要表現的重要方面,可并不是刻意地表現,畫云往往是通過留白以及審美的暗示來達到表現的目的,這種以虛寫虛、以虛寫實的畫法在技法上一般都比較簡單。而王林森畫云,卻試圖用比較寫實的方法,在畫幅上一筆一筆地把虛無縹緲的云彩畫實,畫出結構和動勢,使他的山水畫出現一般山水畫中所沒有的自然景象。為此,他還總結了一套“畫云二十四訣”,概而言之,就是“拖水帶墨,寫云見筆”。如《云漫井岡》和《廬山云瀑》分別畫出了云彩的不同走勢,一幅是隨山巒起伏向上漫過,另一幅則是順著山勢凌空而下。像這類有著明顯走勢的云,其恢宏氣勢和氤氳氣象,都表現了王林森在畫云方面的努力。
當代中國畫壇陰柔之風與繁密之術盛行,傳統中國畫“寫”的精神被商業化的利益所消減,像王林森這樣的畫家能夠注重畫的氣勢和視覺的張力,幾乎是逆勢而行。所以,他不僅表現了個人風格,也表現了對于畫壇的看法。其近作《神乎龜峰》《通天巖》,用筆老辣、墨韻厚重,以融會貫通而形成藝術合力,讓我們看到了一種集合力量在畫面中煥發出的神采。
(編輯:劉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