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人藝演員共推新戲《甲子園》
7月5日,北京人藝大劇場話劇《甲子園》舉行建組會,至此這部以“原創、當代、北京”為主題的原創大戲終于揭開神秘的面紗,這既是北京人藝為建院60周年而創作的新戲,也是為黨的十八大獻禮的作品。該劇的演出陣容可謂是空前的,它匯集了北京人藝的五代演員,可以稱作是“五世同堂”,既有元老級演員朱琳、朱旭、鄭榕等,也有王姬、濮存昕、龔麗君等中生代實力派演員,也包括了近年來已在人藝舞臺上嶄露頭角的青年演員以及今年剛進入北京人藝的應屆畢業生。該劇導演任鳴從中看到了北京人藝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在他看來,這部戲已經超出了一部戲本身的意義,“這個劇組就是一種象征,象征著人藝精神和人藝風格將薪火相傳,像接力棒一樣,一代代傳承下去”。
《甲子園》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由王姬扮演的一個年輕海歸回到北京,解決父親遺留的家產,但是發現故居已經被父親辦成了一個老人院,在這座名為“甲子園”的老年公寓里,她和老人們之間發生了一系列的沖突,當代社會中幾代人之間的文化沖突與融合等現實問題在其中盡現。這個劇本是從7個當代現實題材劇本中精選出來的,用任鳴的話說,“因為它有獨特的魅力和特色。當代題材的劇本非常難產生,《甲子園》就是北京人藝的戲,是人藝風格的戲”。
《甲子園》在一個老年公寓的名字之外,其實承擔了更深層的內涵。北京人藝院長張和平這樣解讀:“排這部戲是北京人藝60周年即一個甲子紀念活動中的一個最重要的環節,如果說60年前的《龍須溝》奠定了北京人藝的基礎和方向,今天的《甲子園》則承上啟下,既為過去的60年畫了一個圓滿的句號,也是為北京人藝下一個甲子打頭炮的戲。”
該劇的編劇是20多年前寫出《天下第一樓》的何冀平,在寫劇本時她就想到會有一些老藝術家來演出,但是沒想到最終會來這么多大腕級的演員,“這樣的演出陣容,就是因為人藝的召喚”。就如任鳴所說,“每一位老藝術家都是一座金礦,是人藝最寶貴的財富,能夠有機會和這么多老藝術家合作,是一生的光榮?!?/p>
去年底,在該劇剛寫完大綱后,藍天野看了之后就肯定地說:“這戲成了。”最終,藍天野成了這部戲的男主角和藝術總監。在建組會現場,藍天野說自己在遠離舞臺20多年后,自去年回歸人藝舞臺,算是游子還鄉。他說現在的感覺是“有點蒙”,“和去年出演《家》相比,這次的臺詞和戲份非常重,憑現在的記憶力、精力和體力真不知道能否頂下來。但是不知道怎么就說出來‘好吧’?!焙茈y說出“不”,是因為把人藝當家的這份情。對于這部戲,他很贊賞,“何冀平到底是何冀平,幾稿寫下來,文思涌動,這不是一部關于敬老愛老的應景戲劇,而是一部反映人間真情的戲”。
建組之前,這些老藝術家們已經開始體驗生活了。朱旭在該劇中飾演一個癡迷周易的老人,他看了劇本后,就特別喜歡這個角色,為了體驗和塑造角色,他親自到民間尋訪研究《易經》的專家,請教專業問題。為演這個角色,他現在已經開始蓄須了,并已從里到外都找到角色的感覺了。鄭榕則和導演一起去了一個老紅軍家里去走訪。他說自己讀了劇本以后非常激動,“它反映了現實生活的矛盾,劇本的結尾也給了我們光明的希望”。有句臺詞讓他流了淚——“這個房子不能賣,它不是我的”?!斑@是金子般的語言,現在幾個人還能說出來這樣的話?”他說。
在參演該劇的老藝術家中,90歲的朱琳是最后一個加入的。幾個月前,她在一次會議的發言中說:“我只想到舞臺上轉一轉,哪怕是一個坐在輪椅上的老太太的戲,我也可以演?!睕]想到就是這么巧,何冀平寫出了一部老年題材的戲。自1953年到北京人藝,朱琳在這里的舞臺、排練廳里度過了人生的大部分時間,“演了一二十部戲,各式各樣的人物形象”,如今在這個年齡有這么好的機會再上舞臺轉轉,她說自己很滿足,“我這輩子就是喜歡演戲”。
(編輯: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