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納電影節刮起最炫民族風
5月中旬,由內蒙古影協、內蒙古電影集團共同組織的內蒙古民族電影代表團抵達法國。內蒙古文聯主席巴特爾、內蒙古電影集團董事長牧仁和內蒙古著名導演、編劇、演員等一行攜《老哨卡》等8部近年來在國內外產生影響并獲獎的民族影片參加了第6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
內蒙古電影人
首秀戛納紅毯
5月19日晚,各國記者、攝影師舉著“長槍短炮”在會場外的紅毯旁恭候,只等摁下快門,捕捉各國電影人的風采。伴隨著主持人的聲音,我和馮亞平以及《月亮之上》的女主角艾麗婭,《額吉》母親的扮演者娜仁花,《成吉思汗》的扮演者涂們,《斯琴杭茹》的導演巴音額日樂和女主角巴德瑪,《天邊》的導演和主演諾明花日身著蒙古族盛裝一齊出現在戛納紅毯上,觀眾紛紛揮手呼喊,口哨聲、歡呼聲響成一片。
這支由內蒙古著名導演、編劇、演員組成的代表團引起了國際電影人的廣泛興趣,身著蒙古族服飾的代表團一時成為各大媒體的焦點。之后,內蒙古民族電影代表團接受了戛納電影節官方雜志的采訪,同時也與世界各國著名的電影人進行了短暫交流,其中包括紀錄片《海洋》的導演雅克·貝漢,以及顧長衛、烏爾善等。
反響出人意料
收獲頗豐
本次參加戛納電影節的8部影片中,有3部電影簽約電影節展映協議,有3部簽訂了購買放映權意向。8部影片同時收到了即將于今年11月舉行的曼海姆·海德堡國際電影節的邀請。
展映期間,《成吉思汗》的放映廳內座無虛席,來自法國、美國、俄羅斯、德國等國家的觀眾聚精會神地注視著大屏幕。這部拍攝于1997年、曾獲得過國內外大獎的老電影不僅吸引了普通觀眾的關注,令人出乎意料的是,也吸引了不少歐洲版權商前來洽談合作。直到代表團即將離開巴黎,仍有法國片商表露歐洲市場發行權的購買意向。娜仁花所飾演的蒙古母親形象讓戛納的觀眾期待已久,來觀看電影《額吉》的觀眾也是接踵而至。
電影《斯琴杭茹》放映前,觀眾早早就等在了門口,一睹曾經轟動威尼斯電影節的《套馬桿》的女主角巴德瑪的風采。她的一曲蒙古長調《成吉思汗的兩匹駿馬》唱響在“戛納——中國電影之夜”華燈初放的戛納海灘上,贏得了國外媒體的關注,巴德瑪的身影也出現在戛納的娛樂刊物上。
蒙古族著名導演哈斯朝魯的新片《唐卡》更是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佛教愛好者。一封來自美國電影發行公司的賀信在電影公映前出現在網上:“我們一直關注來自世界各地的佛教電影,很榮幸有機會與你們討論電影《唐卡》的電影銷售,祝賀你們在戛納電影節的首映,祝賀你們的電影《唐卡》。”電影放映后,新片《唐卡》猶如為民族電影在戛納電影市場上“開了光”,不僅打破了中國少數民族文藝影片只有小眾關注沒有電影市場銷售的瓶頸,也為其他民族電影的歐洲發行引來了片商。
蒙古族新生代導演德格娜、杜糧的處女作《老哨卡》成為電影節上的一枝新秀,獲得眾多選片人的好評,其中包括蒙特利爾電影節主席、摩納哥蒙特卡洛電影節主席、俄羅斯電影節選片人、德國電影節選片人、中東國家電影節選片人,以及英國的制片公司。他們對中國少數民族新生代電影人的關注令人大吃一驚。觀影后,國際電影人與兩位年輕導演交流良久。俄羅斯資深選片人馬克謝諾夫表示:“這是一部另類的戰爭題材電影,體現出的人文情懷和涉及冷戰的魄力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會把影片帶給俄羅斯的年輕人看。”英國的制片人也表示贊同,對這部嚴肅電影里蘊含著的荒誕幽默,尤其是“那種壓抑的幽默感”很是喜歡,表示要購買這部電影到英國放映。在放映后的兩天時間里,香港、日本、阿聯酋的購買意向書紛紛追來。加拿大蒙特利爾電影節主席羅賽克也親自發出書面邀請,希望這部影片能參賽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
內蒙古民族電影代表團的出行,是一次收獲頗豐、受益匪淺的活動,為內蒙古民族電影與外界的交流與合作進行了一次有益的嘗試,取得了豐碩成果。
(編輯:孫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