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教育家蔣英:“我是個實心眼的人”
“我是個實心眼的人”
——追憶聲樂教育家、錢學森夫人蔣英教授
2009年9月4日,由中國音協與鳳凰衛視主辦的“桃李滿天下·音禮答師恩——蔣英教授九十壽辰學生音樂會”在北京音樂廳舉行。蔣英的得意門生:章亞倫、祝愛蘭、姜詠、趙登營、多吉次仁及吳曉路從世界各地趕回北京登臺。圖為蔣英、嘉賓與學生們在一起
10年前,我登門采訪蔣英老師,下午的斜陽射進屋內昏暗的一角,一架德國制的老三角鋼琴前,坐著清瘦的老太太,那就是蔣英老師。她的學生趙登營也在,她說:“登營,唱完《冬之旅》,只是個開頭,接下來我們還要弄勃拉姆斯的套曲、理查·斯特勞斯的作品……”她想把自己所有的都傳給學生們。她說過,她是個實心眼的人。2月5日,蔣英離開了我們,但至今我還記得她說的每一句話。
恨不得一天有30個小時
蔣英自小受其父蔣百里影響,熱愛西洋古典音樂。在隨父親出訪歐洲后,她立志終生從事音樂,考取了國立柏林音樂大學聲樂系,師從系主任、男中音海爾曼·懷森堡,全面學習西洋美聲唱法,掌握了不同時期、不同音樂家、不同形式的聲樂作品。同時攻讀德語、法語、意大利語、英語。蔣英那時每天排得滿滿當當:練聲、練琴、做音樂理論作業、學語言,到了晚上,還要去音樂廳、歌劇院觀摩演出。
對音樂的熱愛讓蔣英真恨不得一天是30小時40小時,對她來說時間永遠都不夠。蔣英說過:“如果對音樂沒有奮不顧身的愛,我想那段我根本堅持不下來。那時候我像掉進了音樂海洋里,有吞不完的好東西。”
二戰結束后,蔣英回到上海,在蘭心大劇院開了首場獨唱音樂會,轟動了上海。當時的報紙評論:“……她戲劇性的才華得到充分發揮,無論在音域和音量上,她掌握得極為出色,熟練的技術與豐富的經驗,使得快速的滑音和花腔都顯得極為輕巧和優美。”“她卓越的歌唱藝術,加強了記者對中國藝壇感到必將吐射光華的信念,中國人一樣有優越的藝術天才,良好的資質和聰敏的頭腦。在正確的指導下,能努力苦干,仔細琢磨的話,那將來在世界樂壇上,吐射著原子式的燦爛光芒也是意料中的事。”
但是這段預言并沒有完成,因為家庭的原因,蔣英被迫放棄了舞臺生活進入音樂學院搞教學。40多年后,這段預言由她的學生們,如傅海靜、姜詠、祝愛蘭、趙登營、孫秀葦、多吉次仁等來實現。
(編輯: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