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鋼:推開一扇門
《限制是天才的磨刀石:張繼鋼論藝術》 張繼鋼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現在有沒有一所大學專門講創新?”
——中國農業大學學生提問
“一位西方國家領導人曾說:中國永遠成不了超級大國,因為他們只會輸出電視機,而不會輸出電視機所播放的內容。老師,您怎么看?”
——北京大學學生提問
“西方媒體說:中國人沒有能力,也永遠不會創新。面對西方嘲笑中國‘創新無能’,您怎么看?”
——北京理工大學學生提問
“軍事文藝在革命戰爭年代是中華民族前進的火炬,那么在和平時期,能否繼續擔當中國文藝創新的引領任務?”
——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學生提問
“限制是天才的磨刀石,那么,究竟是自由產生天才,還是限制產生天才?老師,您認為只有限制才能創新嗎?”
——清華大學學生提問
……
我在大學講學時許多學生的提問,讓我記憶猶新,當代大學生們如此關注民族的創新精神令我感動。其實,任何時代的進步和發展都是發韌于文化藝術的創新。
據我所知,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一所院校專門講創新,但所有院校都希望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對于一個成熟的國家來說,軟實力必將通過文化藝術的創新來發展,通過有效展示國家文化藝術形象來實現。一個國家的影響力主要是看不僅能把話說出來,還能讓人聽進去。
任何國家、民族、宗教都無法抗拒真、善、美的價值穿透,而求真、向善、塑美應當成為當代文化藝術創新的使命自覺!
任何時代都有屬于它的文化藝術標志,都有它的代表作,能成為時代代表作必然杰出,杰出是不斷創新的結果。
我們天天說創新,那么,究竟怎么做才是創新?怎么做才能創新?
創新,除了才華,還有基于對本行業深刻而廣泛的了解,所以,做事要慎重;評價作品是否創新,也離不開對本行業深刻而廣泛的了解,所以,說話也要慎重。
自古以來,藝術天才一直都是“戴著鐐銬跳舞的人”。本書就是探究如何戴著鐐銬還能跳出最好的舞。
能為你推開一扇門,是我所愿。
(編輯: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