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街道的文化活動為何能紅紅火火
12月5日中午,剛參加完一家店鋪的開業典禮,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嘉陵街道上河街社區文體中心主任楊啟慧就回到中心的庫房整理起腰鼓隊用的頭飾、服裝等。價值近10萬元的鼓樂、服裝全部是文體中心自己掙錢買的,這讓楊啟慧很是自豪。
嘉陵街道作為廣元城市發展的先行者,在發展過程中留下了一些“后遺癥”:街道、社區沒有預留足夠的土地修建辦公場所,街道辦公用房只有16間,而且是與其他業主拼湊的;大多數社區辦公場地空間小;平橋、鳳凰山社區至今都沒有辦公地點。但是,嘉陵街道的文化活動卻開展得紅紅火火,目前街道共發展文藝表演團隊52支、成員2500余人。
租:一房兩用人氣旺
“上午8點至12點,讀書聲樂,對外免費;下午1點至6點,棋牌娛樂,對外營業。”在上河街社區圖書室里,中間擺著兩張桌子,四周的書柜上各種各樣的圖書擺放得整整齊齊。由于這個社區沒有辦公場所,嘉陵街道辦花了90多萬元買了4間房,一間作為社區工作人員的辦公場所,另外3間全部用作便民服務站。“每個月房租2000元,上午作為社區活動室,免費向居民開放,下午租給社區居民作為棋牌活動室,象征性地收點活動費,抵充房租、水電等。”社區黨總支書記黃巧說。“看別人打牌、下棋時,順便翻閱一下圖書,覺得好的書可以借回家或者上午再來看。”社區居民陳云華認為,這樣能有效提高圖書的借閱率。
以“老城區,新生活”為文化主題,嘉陵街道采取以租養租、借用國有閑置資產、啟用文化“大篷車”等方式,將法制、感恩、文明、低碳等理念滲透到居民生活的院落、廣場,逐步形成了低碳社區、孝德長廊、法制廣場等文化亮點。
聘:文化有了“領頭羊”
來嘉陵街道以前,楊啟慧只是上河街社區的一名普通住戶,平時常組織老年人唱歌跳舞。街道將她聘為老年文體中心干部兼上河街社區文體中心主任,讓她負責發展民間文化隊伍。28支表演團隊,正式成員700余人,每天早晚帶動河邊廣場數千人參加文化體育活動——這是楊啟慧交出的完美答卷。
社區每年只提供5000元項目經費,租用一間堆放器材的房屋后就沒剩余了。剛接手文體中心時,楊啟慧很苦惱。街道辦主任趙俊東一語點醒夢中人:“老城為商業中心,本身就是一座巨大的金礦。”經過多方了解,文化中心開始主動向外爭取商業廣告,現在不僅解決了購買服裝、鼓樂器材等基本費用,參加活動的會員還能分得一些辛苦費。
為了擴大影響力,文藝隊還積極參加各種公益表演,并不斷更新文化演出項目,如今年就投入2萬元開發了威風鑼鼓、《十送紅軍》歌舞表演等。近3年來,嘉陵街道聘任各類文藝人才27人,組建文藝小分隊52支,自籌經費130萬元,開展各類文化活動500多場次。
合:“大黨委”激活文化資源
12月2日晚,大型現代豫劇《娘》在該市豫劇院上演。“讓北街社區居民分批享受免費的文化大餐,是我們工作的一部分。”豫劇團辦公室主任梁覺錫說。自今年8月實施社區“大黨委”制以來,廣元市豫劇團就主動向社區居民開放了資源,經常留出一些座位,讓居民免費欣賞文藝表演。
“雙向服務,資源共享,共駐共建,共贏共進。”街道黨工委書記樊中貴說,轄區內黨組織、黨員“雙報到”活動及區域化黨建新格局的逐步建立,有效地緩解了社區文化人才少、資金缺、場地小等諸多問題。比如:南街社區沒有文化中心,市中心醫院不僅將辦公室無償提供給社區,還定期進社區向居民宣講常見病的防治方法;鳳凰山社區需要體育活動場所,市國資委黨組織主動將閑置的原東山特校操場交給市民使用。截至目前,嘉陵街道78個市區黨組織450余名黨員主動融合進該地區10個社區“大黨委”中,結合行業特點,已累計開展各類文化活動85場次,受益群眾7.6萬人。
(編輯: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