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燁晚》:“90后”的少年才氣
少年作家黃子豪從小學時代就開始發表作品,他曾獲得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一等獎、全國中小學電腦制作活動高中組電腦藝術設計一等獎等。最近,他出版了長篇小說《燁晚》,我們從這部小說的主題表達、敘事技巧和語言運用中再一次地看到了他的靈氣和才氣。
主題的開放性。《燁晚》主要寫了兩個男孩和一個女孩的故事。因為一場雪災,弟弟林燁失去了記憶,哥哥林末失蹤不知去向,小伙伴伍緗一夜之間成為一個孤單的少女。這場雪災既無情地埋葬了三個孩子天真而快樂的少年時光,也無情地改寫了他們的人生命運。這部小說通過這三個人之間悲歡離合的凄美故事,既探討了少年遭遇對人一生揮之不去的影響,又思考了人生命運中偶然性與必然性因素的作用,同時還拷問了親情友情和愛情三者之間那種剪不斷理還亂的復雜關系等。小說在主題表達上體現出開放性的格局和獨特的審美性特點。
敘事的靈活性。在敘事上,作者借鑒西方小說敘事技巧,比如荒誕與意識流、象征與隱喻、碎片與拼貼、變形與魔幻……在這部小說中運用得非常自然和到位。小說中主要運用了兩種敘事策略:一是時空切換,二是人稱變轉。這部小說打破了現代作品中時空切換和人稱變轉以章節為單元的基本規律,無論是時空的切換還是人稱的變轉,經常在同一個章節中進行,往往不受單元的限制。如在小說第三章《少年雪》中,開頭一段是以伍緗的口吻進行的第一人稱敘事,然而到第二段,敘事就很快變成了第三人稱。仔細體會,我們會發現作者的匠心所在。原來,他這么快速地切換與變轉,一方面是為了制造一種特殊的敘事節奏,另一方面更是為了恰到好處地展示人物復雜多變的心理世界,同時也讓讀者體驗到了一種十分獨特的敘事快感。
語言的唯美性。作為一個出生于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文學寫作者,他受到了韓寒和郭敬明這群青年作家的影響。在這部長篇小說中,無論是敘事焦點的選擇,還是敘事語氣的運用,包括詞句遣造的生僻感和標題擬定的時尚化,都可以看到那些偶像派寫手的影子。他追求小說語言的唯美與抒情。比如開頭一節中寫道:“夢中的少年,從歡笑到哭泣,從落英繽紛的初春一直跑到大雪紛飛的晚冬。久而久之,漫天遍野的白,掩蓋一切,天空也失去了色彩。此刻,那少年已不在,已不在……”在追求唯美的同時,他還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我們民族文學中的許多優良傳統,比如意境的營造、比興的運用、重章疊句式的反復吟唱等,這些讓我們既看到了一個年輕寫作者對民族文學傳統的真誠熱愛,也看到了民族文學傳統在文學長河中的無限魅力。
(編輯: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