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規劃 扎實推進
2011年4月,在中國民協第八屆主席團第二次會議上,《中國唐卡藝術集成》《中國民間剪紙集成》《中國古村落代表作》及中國口頭文學遺產數字化工程被確定為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今后五年重點實施的四大項目。為加快項目進展,確保成果質量,中國民協近日召開會議,對四大項目進行研究,決定由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協主席馮驥才任總主編,由中國民協副主席任項目主持人,由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與保護中心及有關人員作為項目負責人,負責具體實施。
《中國唐卡藝術集成》
一、項目簡介
唐卡藝術取材廣泛、內涵豐富、技法復雜、用材講究,繪畫內容為藏傳佛教的歷史、教義、人物,以及與之相關的生產、科技、民俗、天文、地理、醫藥、自然景物等。由于受到社會轉型期市場經濟影響和外來文化沖擊,唐卡的傳承現狀不容樂觀,急需搶救保護。
早在2002年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規劃之際,就本著“邊疆優先、少數民族優先、瀕危優先”的立項原則,把搶救性保護唐卡藝術納入到工程總體規劃之中。2004年,中國民協正式確定對藏區唐卡藝術進行搶救性普查,采用文字、攝影、錄音、錄像立體式記錄方式,全面了解唐卡藝術的歷史與現狀,制作文化檔案,編纂出版《中國唐卡藝術集成》《中國藏區唐卡傳承人口述史叢書》等普查成果,推進我國唐卡藝術搶救、保護、傳承和研究工作。
二、已有成果
自2005年唐卡項目普查工作正式啟動實施以來,中國民協在地方文聯、民協等相關單位的鼎力支持下完成了青海省黃南州同仁縣吾屯村、玉樹藏娘地區,四川省甘孜州德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普查工作,并于2008年、2010年、2011年相繼出版《中國唐卡藝術集成·吾屯卷》《中國唐卡藝術集成·藏娘卷》《中國唐卡藝術集成·德格八邦卷》。成果出版后,社會各界給予了極高評價,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三、預計目標
2012年,計劃出版云南“迪慶卷”、甘肅“甘南卷”。
2013年,“西藏卷”、“拾零卷”進入編纂、出版階段。
2014年至2015年,完成《中國藏區唐卡藝術流派大全》《中國藏區唐卡藝術神明大全》《中國藏區唐卡傳承人名錄》出版工作。《中國藏區唐卡傳承人口述史》調查整理出版繼續進行,同時啟動“中國藏區唐卡藝術數據庫”工作。
(編輯:孫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