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寫這么偉大的女性是我的光榮——編劇歐陽黔森談《奢香夫人》的創作
在第九次全國文代會期間,電視劇《奢香夫人》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播出,并受到專家和觀眾的一致好評。作為文代會代表,歐陽黔森在日前召開的《奢香夫人》研討會上,訴說了自己的擔當、責任和心得。
歐陽黔森說:“我是一名漢族作家,少數民族題材的電視劇是我不熟悉的領域。本來,少數民族題材,特別是彝族題材,原來在電視劇領域是沒有出現過的,剛開始我并不敢接手。貴州省幾屆省委領導都想抓這個題材,也有一些作家寫過幾個本子,最后卻因為各種原因沒有拍成。后來,省里的領導要我接起這個任務,于是,我就接受了,迎難而上。其實,我之前的幾部作品,如《雄關漫道》,是跟八一廠合作的,也是接受任務完成的。《絕地逢生》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創作的。”
《奢香夫人》的創作有兩大難點,一是要尊重少數民族的歷史和文化;二是關于奢香夫人的史料少得可憐,如何把嚴肅的歷史題材,在史料極其少的情況下做出好的片子,這也是一大難題。歐陽黔森接受任務后,就去采風,隨后是寫作。因為之前,曾與八一廠合作得比較默契,因此,《奢香夫人》就跟八一廠繼續合作了。
如何把主旋律題材拍成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作品,是歐陽黔森創作的努力方向。從他開始做編劇、做總制片到現在為止已經拍了電影、電視劇共9部,《奢香夫人》在創作上是最艱難的一部。他曾經開玩笑說,創作的時候連做夢都夢見奢香夫人。作為一個邊陲地區的彝族首領,在那個時代,奢香夫人引進漢學、引進農耕文化。當時,引進農耕文化,就是引進先進文化。她在維護國家統一上也是識大體、顧大局的女政治家。過去創作的幾個劇本都把她寫成一個武俠人物,有的寫成純粹的民族題材。歐陽黔森在為這部劇定位的時候,把她定位成女政治家,意義很重大。首先鑒于她對歷史的貢獻,奢香夫人對貴州建省有重大意義。她引進中原文化、漢學,使各民族之間互相學習,成為當時的“西部大開發”。貴州地形復雜,交通不便,沒有官道,她開設驛站。所以,奢香夫人對貴州建設和維護國家民族統一都做出了巨大貢獻。
這部劇剛剛出來的時候,也有很多人對奢香夫人這個人物有誤解。有的人說她是貴州的武則天。對此,歐陽黔森說,她跟武則天完全不一樣。雖然二者都是女政治家,但奢香夫人的思想是仁愛,以人為本、大愛執政的理念。因此,盡管史實部分奢香夫人的信息很少,《明史》有據可查的就是她被朱元璋封為“順德夫人”,朱元璋評價她“勝過十萬雄兵、顧全大局”,但我們還是可以考據朱元璋說這句話的來源,這些都被我寫在了劇中。作為作家,
(編輯: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