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字寫出來,左旁是所謂提手。看古文字,這才知悉不是提手,而是一莖斷草。右旁是斤,長柄砍斧。世間哪有弱智用砍樹的大斧去砍斷一莖草的,豈有此理。農(nóng)夫用鍘刀切斷飼草,喂給牲畜。奈何鍘刀不好象形,便用斤的象形頂替,所以折字就從斤了,不得已嘛。到此我們明白,折字就是鍘字,折草者鍘草也。折zhē鍘zhá雙聲互轉(zhuǎn)嘛。
至于草這個(gè)字,原本是青樹結(jié)皂斗的皂字,借用作艸。艸是古寫,兩株小艸代表百艸,象形。草字借用既久,古寫的艸只好休息,被人忘記。
回頭說折。折字義為折斷,泛用之就有了打斷、中斷、返回、倒轉(zhuǎn)諸義。一件好事正在推進(jìn)。忽被打斷叫停,這就是折騰的折。
騰的繁體作騰。字從馬(簡(jiǎn)作馬),義為馬之奔騰,騰躍。泛用之就有了飛騰、騰云諸詞。折字意思消極負(fù)面,騰字意思積極正面,彼此相反。綴成折騰,是先折后騰嗎?比如說你正在向前面飛跑,雙手提滅火器,忽被阻攔叫停。停了好久,又命令你趕快奔騰,騰躍。這就是折騰嗎?如果這就是,折騰也不錯(cuò)。他畢竟明白剛才叫停叫錯(cuò)了。知錯(cuò)能改,現(xiàn)場(chǎng)就改,那是好領(lǐng)導(dǎo)嘛。試改騰為屯tún,如何?
你看這個(gè)屯字十分有趣。一橫是地平線,許慎說的“劃分天地”。一株小草正在向上掙扎,草尖芽剛冒出地平線,根莖卻在重壓之下都扭歪了。所以屯有被阻滯義。軍隊(duì)留在原地墾殖,謂之屯田,也取滯留之義。先折,叫你停步。后屯,叫你滯留。折屯比折騰更到位。若嫌折屯生造,還可考慮“蹭蹬”。蹭蹬cèng dèng義為行路受阻,泛喻人生遭遇挫折。或許蹭蹬二字音訛,誤作折騰?
騰用朕做純聲符。朕,朕兆。兆是甲骨裂紋,朕是船體裂縫。檢查船板是否裂縫,舉火隔板照看便知,所以篆文朕從舟,從拱,從火,三合一。甲骨文不從火而從棍(直長杠是棍字),是因?yàn)椴挥脽粽斩霉髑茫瑯幽軅陕牫隽芽p來。今人皆知帝王稱朕,不知朕是借字。本字以音求之,即今之咱zán。秦朝以前,常人都可以自稱朕。朕做聲符,并不參與奔騰之義,是純聲符。
篆文
金文
甲骨文
古寫草
篆文
繁體
篆文
篆文朕
金文
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