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去過濟州島,參觀過思索之苑的中國人,都驚嘆這花園的獨特和美麗,也欽佩成范永追求理想創造奇跡的精神,很多人稱他為“當代愚公”。
成范永先生是韓國一位令人欽佩的傳奇人物。他的事跡和他的成就,不僅在韓國家喻戶曉,在中國也廣為流傳。他的漢譯新著《草木人生——在痛苦中成熟》即將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這本書,有關土地,有關生命,有關園藝,有關人生,是自然力量和人類智慧的美妙契合。有機會向中國讀者推薦這本書,我深感榮幸。
成范永先生自稱是“一個普通的農夫”。這個農夫,卻并不普通。他胸懷遠大的理想,這樣的理想并非一般農夫所有。從年輕時代,他就立志要白手起家,從擇地拓荒開始,創造一個世界上最美的盆景花園。在常人看來,這無異于做夢。然而成范永卻通過鍥而不舍的奮斗,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使自己的夢想成真。上世紀六十年代,他離開繁華的都市,到濟州島開荒建園。在只有亂石和雜草的荒灘上,他孤身只影,搬開石頭,耕耘荒地,培育盆景,設計園林,用四十多年時間,建成了“思索之苑”。他從世界各地尋覓怪石奇樹,在他的園林中精心栽培,巧妙擺布。昔日的荒灘,被他逐步建成一個天下無雙的盆景花園。
成范永先生是一位創業者,一位園藝家,也是一位智慧的思索者。成范永把自己的盆景花園命名為“思索之苑”。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名字。他觀察自然,探索萬類生靈在天地間成長的奧秘,也聆聽花草樹木的嘆息歌吟。成范永認為,在土地中生長的花草樹木,和人類一樣,有感情,有思想,有靈性。你愛它們,關照它們,它們便會以葳蕤繁茂的美景感激你,回報你,為你展現萬種風情。他說:“這里的自然,還有飽經歲月風雪的樹木與盆栽,是最充實,最智慧的課堂。懂得樹木,人生就會變得更加富有。樹木與巖石,它們會告訴人們更多的人生秘密。通過一草,一樹,一石,閱讀自然,與自然溝通,并懂得充分運用大自然完美的人,才能更好地挖掘和發揮自己的潛能。”思索之苑中的花草樹木,是成范永的朋友,是他的孩子。在他的新著中,可以讀到很多感人的文字,他說:“樹會傷心,會思考,會嘆息,會流血,會失眠”。他經常獨自一人,在思索之苑過夜,陪伴園中的花草樹木。他寫道:“漆黑的夜晚,在濟州島我的庭園里,有時會獨自在園里的一個角落入睡,那時,我心中只想著樹木。樹木會不會冷,風刮得大不大,它們會不會像我這樣安靜的休息……”
作為一位卓有成就的園藝家,成范永用非同尋常的實踐向世人證明了他的智慧和才華。在這本新著中,他用詩一般的語言闡述了他的理想和園藝理論。他的理論,讀者會感覺新鮮,也會被他充滿情感的論述感動。人和樹木的關系,是生命和生命的關系。正如他所說:“哪怕是一株樹木,一棵小草,只要你帶著興趣,用心去觀察,就會產生好奇心,也會產生一種愛的情感。在解疑釋惑的過程中,會了解更多的東西,了解得越多,世界就會變得更大。”
成范永也是一位活躍的民間外交家,他為中韓友誼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思索之苑”建成后,中國人源源不斷地去那里參觀,其中有很多有影響的各界人士。所有去過濟州島,參觀過思索之苑的中國人,都驚嘆這花園的獨特和美麗,也欽佩成范永追求理想創造奇跡的精神,很多人稱他為“當代愚公”。成范永經常來中國,到各地訪問,和中國的同行交往切磋,結交了很多朋友。在這本新著中,成范永滿懷深情,講述了他和中國朋友交往的故事。讀這些故事,我深深地被他的真誠所感動。書中很多關乎中韓友誼的故事,還在繼續,還在發展。成范永先生像熱愛他的花草樹木一樣,珍惜這不斷成長的友誼,并不惜為此付出大量心血。他告訴我,他正在思索之苑籌備建造一座中韓友誼博物館,館內將陳列他數十年中搜集到的中國藝術品和紀念品,這些展品,是中韓友誼的生動見證。
成范永先生的新著,是一個智者的心聲,跨越了國界,傳播著自然和人間的真、善、美。相信中國的讀者會喜歡他的書,并會在他的感染下,也開始關愛身邊的花草樹木,學會諦聽來自大自然的天籟之音。這大概也是成先生所期望的吧。
(本文為成范永新著《草木人生》序)
(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