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從哪里來?《中國簡帛書籍史》座談會召開
書從哪里來?《中國簡帛書籍史》座談會在京召開
□首席記者 張體義
在我們目前常見的紙質圖書之前,中國的圖書是什么樣子,又是怎樣進行編輯、傳播的?耿相新的著作《中國簡帛書籍史》對此進行了探討。26日上午,三聯書店在京舉行該書的出版座談會,來自中宣部、新聞出版總署、中國社科院、北大、北師大、人大、中國傳媒大學等單位的領導和專家40余人參加了座談會。專家們認為,該書是國內第一部從出版人的視角結撰的、獨立的中國書籍史,是一部非常厚重嚴肅的學術著作,具有創新性突破。
耿相新是我省有著豐富實踐經驗的出版人,同時也是有深厚文獻學功底的研究者。他使用出土文物實證和當時文獻互證的研究方法,盡可能地還原了簡帛書籍——中國最早的書籍形態的精神生產、物質生產、傳播及閱讀整個過程,揭示出書籍的遺傳基因。經多年潛心研究,終于推出了一部系統地以書籍史的角度探討簡帛書籍的開創之作。
專家們認為,《中國簡帛書籍史》的研究對象及范圍是關于書的全部活動。作者的書籍史概念從時間和空間上打破了以往對于出版物和出版的界定,將電子圖書、網絡數據庫等新的知識載體形式歸入了書籍的范圍,完成了從出版史到書籍史的轉型。
據介紹,在簡帛書籍史之后,作者還將陸續推出寫本、雕版、印本、電子數字的書籍歷史,呈現一部極具包容性的、完整的中國書籍史。
(編輯: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