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艾倫·金斯堡及杰克·凱魯亞克同為“垮掉的一代”文學運動創始者的美國作家威廉·巴勒斯作品《裸體午餐》日前正式由作家出版社引進出版。作為“垮掉的一代”精神教父和美國后現代主義創作先驅之一,威廉·巴勒斯使用了一種被稱為 “剪裁法”的手法,使作品新穎獨特。
關于這種奇怪寫法,巴勒斯在書的自述中寫道:“你可以在任意一個交叉點切入《裸體午餐》……《裸體午餐》是一個藍圖,一本指南書……黑色昆蟲朝著另一片廣袤的星球張開欲望的嘴……抽象的概念,像代數一樣乏味無趣,最后抽縮成一個黑色的糞團,或兩個年老體衰的法國移民……”
這本書并不是一本大部頭,但讀者卻要用很長很長時間去讀它。因為一個吸毒者的幻象世界本就支離破碎,作者卻還在這碎片之中摻入大量類心理學意象。他說:“毒品的世界一無所有!”可《裸體午餐》里什么都有。藥典、心理學、人性、政治、社會……像一大堆畢加索抽象畫的碎片,胡亂堆在地上。
本書除了最不適合改編成電影之外,也是最難翻譯的著作之一。譯本采用了 《哈利·波特》系列譯者馬愛農譯作。據說這個譯本出版前還有個小插曲:臺灣譯者何穎怡在未看到馬愛農之前的譯本全文前曾誤以為她參考改寫了她的臺版譯文,后發現并非如此,又公開致歉。何穎怡之所以如此緊張,大概也是因為此書翻譯實屬浩大工程,非一般譯文能比。據說出版方邀請馬愛農寫篇譯者筆記時,馬予以拒絕,理由是:不想再回憶起翻譯時的痛苦。(李 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