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中情緣》
伊莎貝爾·沃爾夫(英) 著
張晶 王海銘 譯
中信出版社出版
眾所周知,近幾年來英國范兒的電影、電視劇、小說風靡全球,從熱播的英劇《唐頓莊園》到深受知識分子追捧的《黑鏡》,更不用說被反復翻拍的簡·奧斯汀的小說和在第83屆奧斯卡金像獎中大放異彩的電影《國王的演講》。英國范兒究竟是什么,莫可言說,但紳士、淑女、貴族、愛情無疑是廣大受眾自然而然的文化遐想。正是在這樣一種英國文化大熱的背景下,《畫中情緣》作為頗具英倫風情的治愈系小說備受矚目。
小說作家伊莎貝爾·沃爾夫是英國女性小說掌門人,評論家所謂的“現代英國最具有敘事天賦的女性作家”。在《畫中情緣》這本小說中,作者文筆的獨到之處就在于通篇文字具有英國文學的細膩、優雅、波瀾不驚,筆觸嫻熟且自然流暢,娓娓道來中又透著淡淡的傷感。雖然小說中沒有過多華麗的詞藻,但是行文中的每一個架構,每一處落筆,乃至人物語言的設計上,無時無刻不存在美感,無不讓人震撼。另外,小說中包含大段的對話,這些對話非但沒有使讀者感到啰嗦,反而對小說中人物性格的刻畫和情感的表達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循序漸進、入木三分,使讀者不自覺地被吸引進小說的情感之中,從這一點看也是體現了當代英國文學對于莎士比亞劇本文學的承接。無論是從小說《畫中情緣》的文風亦或是文體上來講,都可以說是看點十足。
當然,對于小說的故事情節來說同樣具有很高的可讀性。小說的女主人公埃拉是一位35歲專門畫人物肖像畫的女畫師,她作畫時擅長通過人物的臉和表情來捕捉他們最真實的情感。整本小說都是圍繞著她而引出一系列的話題:“一個掩藏一生的秘密;一段不被認可的愛情;一次給受傷的心靈帶來慰藉的機會?!倍颊f“言為心聲,文如其人”,其實作畫也是如此。小說中正是因為畫,埃拉開始解讀人心;因為畫,埃拉揭穿模特們掩飾的謊言;最后同樣是因為畫,讓埃拉找到了自己真正的感情歸屬。埃拉的每幅肖像畫都是在揭示真理的謊言,而每個謊言的背后,也都隱藏著一段很輕的故事,卻又是很重的人生。小說故事情節緊湊,跌宕起伏,作者通過正敘倒敘相結合的寫作手法或溫馨或凄慘地講述了幾段不同的人生故事:一個經常同好萊塢巨星出鏡演出卻從不露臉的女手模、因害怕變老而心懷憎惡的高貴夫人、二戰時期父女生死永隔的秘事和一位深藏悲痛私情卻難以啟齒的政治家等等。作為一本純正的英式小說,《畫中情緣》具備了英式的小資、家庭倫理、不明的身世和三角戀情等元素,除此之外不同的人有著各自不同的故事,每段故事都讓人既興奮又震驚,故事中每一個人物的一言一行都牽動著讀者的心。逃避、責任、謊言和愛充斥在整部小說中,讀過之后,叫人久久無法平靜,回味無窮。
小說故事中所有的謊言看似與你我無關,但又卻是多少人的人生縮影,無論是親情還是愛情,謊言的存在的確拉開了人們的距離,無形中給人與人之間上了一道枷鎖。生活中的美無處不在,尤其是人與人之間,當人與人之間不再偽裝,輕松地表達出最真實的自我,也就不會存在那么多不必要的誤會和麻煩。面對現實,越來越多的謊言充斥在我們所處的生活環境當中,有太多的人無時無刻不在掩飾自己內心深處的謊言,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長此以往,這種陰暗的靈魂必將摧毀人與人之間原本的那種單純的、真摯的情感。閱讀這本小說,不僅僅只是使讀者窺視小說中不同人物所極力掩蓋的謊言,更重要的是使讀者領悟和感受人生的真諦。
無論之前你是否存有謊言,請放下那沉重的包袱,找尋最真實的自己。當然也不要立刻否認你曾經掩蓋的謊言,因為這在埃拉的畫筆下顯得是那么的脆弱、無力、甚至不堪一擊,如果你堅信自己是真實的、毫無隱瞞的,那么你有勇氣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目光直視埃拉,讓她為你畫一幅肖像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