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在我心中是個英雄”,白先勇在白崇禧冥誕100周年的今年,自覺終于對父親有所交代——《父親與民國》一書發行到了大陸,上個周末,還圍繞此書在臺灣舉行了展覽、講座和學術研討會,最讓他安心的是父親的墓園終于被臺北定為古跡,這一切他盼了50年。
白先勇這一星期來都為父親白崇禧而忙碌著,3月7日,他出現在父親安葬所在的白榕蔭堂墓園的動土修整典禮上,這個墓園剛剛被定位為臺北市級古 跡;3月9日上午,他先是為“一代名將白崇禧將軍影像紀念展”揭幕,下午又舉辦主題為“父親與民國”的讀者座談會,與作家南方朔對談;3月10日,他又來 到“白崇禧與二二八”學術研討會上……這一系列的奔波忙碌,對于白先勇來說,是“向父親交代”。
寫父親的歷史滄桑
很多人認識白先勇,是因為他那些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金大班》、《游園驚夢》、《臺北人》等,而去年他出版的影像文集《父親與民國》是為父親作傳,試圖還原近代史重要的一頁。
“寫這本書,為向父親交代”,白先勇對記者說,《臺北人》是以文學寫歷史滄桑,《父親與民國》是以歷史寫歷史滄桑,寫的都是歷史:從辛亥革命, “五四”運動,到抗戰。他寫的是父親一生,從18歲參加辛亥革命到1949,他從頭到尾,歷盡40年的興衰?!拔以诿绹牭礁赣H過世的消息,第一個感覺不 是哀悼,而是崇敬。父親在我心中是一個英雄?!卑紫扔略?日揭幕的展覽上說起父親白崇禧時,身旁的屏幕播放著白崇禧葬禮的紀錄片,正是他在《國葬》中所描 寫的畫面。
其實,這并不是父親的形象第一次出現在白先勇的筆下:1970年,白先勇完成以父親為主角的小說《國葬》。這也是“臺北人”系列小說最后一篇, 他在上頭題詞:“紀念先父母以及他們那個憂患重重的時代。”他記得當時作家齊邦媛告訴他:“你不能只寫英雄末路的惆悵,還得寫英雄當年的輝煌。”他遲遲不 敢動筆寫,一等就是半世紀。3年前,齊邦媛以86歲之齡完成《巨流河》,她鼓勵白先勇:“你才70多歲,還有很多可以寫?!?/p>
望以此喚起對歷史重視
在3月9日上午揭幕的“一代名將白崇禧將軍影像紀念展”分為9大部分:北伐、蔣桂戰爭及建設廣西、抗戰、勝利與內戰、臺灣歲月、家族親情、二二八事件、回教活動與歸真墓園。時序從1912年到1966年白崇禧逝世,展覽將在臺北中山堂持續到4月9日。
在3月9日的讀者座談會上,與南方朔的對談中,白先勇說:父親與蔣介石的關系,“40年間分分合合”。兩人合作北伐、抗日,但北伐后以及國共內 戰期間,兩人數度因戰略分歧?!八麄兊膫€人恩怨無足輕重,但兩人的意見分歧嚴重影響了民國興衰,才值得研究?!卑壮珈?893年生于廣西桂林,1966年 逝世于臺灣。在臺期間被特務24小時監控。白先勇希望這本書是個起頭,喚起大家對歷史的重視,“歷史是我們共同的記憶,不了解歷史,就不了解未來?!?/p>
南方朔以《孝經》當中“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來贊賞白先勇,他回顧了自己經歷的歷史,并感慨:“歷史的發展是扭曲再扭 曲,最后才會出現真相。”他回憶以前在臺灣所讀的中國近代史,白崇禧等抗日名將都是“混蛋軍閥”,白先勇如今才以自己的成就與地位,洗刷父親那一代所受的 委屈,“歷史是追著人咬的狼狗,發生過的錯誤不可能過去,我們得本著良心做事?!?/p>
為父親寫傳計劃仍在繼續
《父親與民國》這本書去年就開始在大陸發行,白先勇津津樂道去年他在大陸的八個城市巡回宣傳時,每場座談都吸引數百至上千名聽眾。
他對記者回憶起自己在南京簽售本書時,有1000多位讀者前來,整整簽了兩個小時,“真沒想到有那么多人,沒有想到都是年輕人。”白先勇說,盡 管在大陸宣傳時,對于應該稱為“白崇禧”還是“白崇禧將軍”一事各方都有分歧,但白先勇認為:“單獨對一個國民黨將領做展覽和研討,已經很了不起了?!?/p>
在8日揭幕的展覽上,也展出了白先勇和父親以及父親與母親的珍貴照片,其中有一張白先勇年輕時與父親在松山機場的一張合影,白先勇說:“那時母 親剛過世,父親表情嚴肅?!辟┵┒劦陌紫扔?,突然沉思、話語停頓,仿佛憶起了與父親的過往時光。而另外一張白崇禧與夫人合影的照片,白先勇笑說,“父親 對母親辛勤持家,很是敬佩,由敬生畏。”讓參觀民眾為之莞爾。
據悉,白先勇為父親動筆寫《白崇禧傳》的計劃仍未放棄,因為他說,“看了好多別人寫的父親傳記,感覺我都不認識他了,所以我要自己寫一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