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敏近照
自從秦開五尺道,昭通就成為中原文化、巴蜀文化進入云南的必經之地。這里地處烏蒙高原,毗鄰四川宜賓、貴州畢節,千百年來,文脈綿延不絕,文化積淀深厚;又由于群山環繞,交通不便、缺少工業,因此一向貧瘠、落后。
云南昭通作協主席、著名作家夏天敏就生活在這片高原熱土上。憑著堅韌和執著,靠著一支筆,他從遠離文化中心、偏僻而遙遠的烏蒙山中走了出來,年逾不惑時開始在全國性的文學刊物上發表小說,又憑借反映農村現實的中篇小說《好大一對羊》獲得魯迅文學獎,作品還被改編成電影并廣受好評。夏天敏說,書寫自己成長的土地是他不可推卸的責任,他的小說就是要展現這里人們的喜怒哀樂、掙扎與奮斗。
在很多人看來,夏天敏的寫作常年關注底層與弱勢群體,是一個鄉土作家。的確,二十多年來,他的作品大都與農村關系密切。他曾到鄉鎮代職任副鄉長,一干三年,期間不讀書、不寫作,一頭扎進農村的實際工作,興修水利、建設小學,事無巨細,都親歷親為。他說:“無論什么事,都不能停在表面,必須用心去做。三年農村工作不是走馬觀花,要干出實實在在的成績。”
或許是因為在農村期間的封筆,加之感情與體驗的積累,代職回來后,夏天敏的創作一下子進入了井噴狀態,以農村題材為主,他連續發表了二三十個中篇小說。《好大一對羊》就創作于這一時期。小說中,德山老漢突然成為副專員扶貧的對象,但是卻必須像對待神物一樣供奉這一對本是用來扶貧的羊,最終,他的小女兒為此丟了性命。小說有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巧妙的批評,但對底層民眾深刻的同情和關注、對他們卑微的生存狀態與心理的展現,成為夏天敏小說最具代表性的特色。
真切的生活是夏天敏創作取之不盡的源泉。比如他的另一代表作《洞穿黑夜》。在參加一次扶貧活動時,夏天敏了解到大山深處的農民對電的渴盼、聽到了村里幾次通電又幾次斷電的情形后,很快就創作了這篇反映中國農村文明進程緩慢、辦一件事需要很多努力甚至是幾代人奮斗的中篇小說。
“把嚴酷的生活寫透徹,把生活在這一方土地上人的命運、掙扎與希望寫透徹”,成為夏天敏對自己創作上的要求。
夏天敏小說的基調大多是嚴峻的,但表現手法并不嚴峻,有時甚至是喜劇的,能讓人“含著眼淚笑”。在夏天敏看來,“不管生活怎么艱難,總是有希望的。”在《洞穿黑夜》中,雖然現代文明進入貧困山村非常困難,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價來換取,但最終電燈還是出現在黑暗的高原上,照亮了廣袤的烏蒙大地。在這些表現困苦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中,夏天敏自覺不自覺地把黑色幽默、魔幻現實主義、象征等西方現代派的手法融入其中,使底層寫作常寫常新、意蘊無窮。在展現貧苦、落后的同時,也展示人性的美好、社會的進步,給讀者以溫暖的期待。
有人說夏天敏只能寫農村,夏天敏聽了不服,嘗試寫了其它題材,諸如寫情愛、都市生活,還寫了民國時期的小姐、太太、達官顯宦、土匪、俠客、馬幫、商旅等,其中不乏《絢麗波斯菊》《北方北方》《兩個女人的古鎮》《極地邊城》等優秀作品。但是兜了一個圈后夏天敏發現,最能讓他“激動”的,還是關注底層、關注農村的小說,因為那些是讓他心靈最震撼、內心最刺痛的內容。
春華秋實幾十載,夏天敏的寫作產生了全國性的影響,更受到昭通當地干部群眾的喜愛,每有新作問世,總會有不少朋友積極購書或者向他索書。為了爭取扶貧項目拿經費,有的干部干脆就帶了他的小說到扶貧辦,上級看了,更真切地感受到農村的不易,大受感染,項目就批下來了。“不能夸大文學的作用,文學的作用也不是直接的,但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夏天敏說。
在夏天敏的帶動下,昭通當地的文學創作風生水起,昭通作家群成為云南文學創作的重要力量,在全國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為培養年輕作家,夏天敏除了組織培訓班、提供參加采風交流的機會外,還不顧勞苦到山區看望年輕作家,為他們推薦工作,解決生活問題。鑒于年輕作家讀書比較盲目,夏天敏專門為他們開列了推薦書目,指導閱讀,無償為青年作家看稿、輔導創作。發現有達到發表要求的作品,還積極向當地和全國的刊物推薦。目前,昭通作家群已有近百人,他們孜孜不倦地進行文學創作,有的已經在全國性刊物上多次發表作品。
在夏天敏看來,寫作的時間越長、經驗越豐富、年齡漸漸變大之后,要寫出好作品反倒是越來越難了。他說:“我更愿意保持情感上的敏感、真誠與投入,能夠與生活中的人,或者即將變成自己作品中的人一起同悲同喜,亦歌、亦笑、亦哭。情到深處,能夠流下真誠的淚來,那就說明自己還沒有老去,在創作上似乎還可以再寫一些年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