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入死救傷員,同伴不幸犧牲,擔架隊員手捧擔架旗久久矗立,耳邊響起了蒼涼的《沂蒙山小調》……7月1日下午,十藝節全國舞蹈比賽中,臨沂市柳琴戲傳承保護中心與山東青年政治學院聯手打造的《風雨擔架》,讓現場觀眾潸然淚下。
這次全國舞蹈比賽,我省創紀錄地有18件作品參賽,都有著驚艷的表現。省文化廳副廳長陳鵬表示,“山東舞蹈有20多年的低迷期,在全國獲得一個二等獎都很難,但這次比賽整體表現搶眼,展現出了強勁的發展勢頭。”
一人3部作品入圍全國大賽
這18件作品中,由山東青年政治學院舞蹈學院院長傅小青編導的就有3部,分別是三人舞《風雨擔架》、群舞《喜鵲喳喳喳》和《鼓子少年》。
“我來自江西井岡山,井岡山和沂蒙同樣是革命圣地。為了準備這次比賽,我們作了大量資料篩選、采風,最終選擇了老擔架隊員回憶當年和同伴一起出生入死救傷員的故事。”傅小青表示,我們希望通過這部作品的演繹,把沂蒙精神傳遞到千家萬戶。
“革命歷史題材的作品,很容易讓人產生‘說教’的想法。”傅小青說,“我采用了時空穿越的手法,讓老擔架隊員帶我們來回憶那段槍林彈雨的歷史。特別是舞蹈最后原生態的《沂蒙山小調》悲涼、滄桑,打動了無私奉獻的沂蒙人民,是發自內心的真情流露。”
此次省文化藝術學校表演的群舞《喜鵲喳喳喳》,同樣出自傅小青之手。這部作品以一群喜鵲為創作藍本,運用山東秧歌為創作元素,巧妙結合了民間舞歡快熱烈的特點,描繪出一群活潑可愛、嘰嘰喳喳叫個不停的喜鵲們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景象。該作品創作手法獨特,表現形式新穎,已經在全國“桃李杯”比賽中奪得過一等獎。
但在這次比賽前兩天,傅小青現場對《喜鵲喳喳喳》進行了修改,“我們就是根據傳統文化中‘喜鵲銜枚’這樣一句富有意義的話語,在舞蹈的最后打造出一幅‘喜鵲銜枚圖’。”傅小青說,“現場修改很倉促,但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打磨提升。”
“現實題材的舞蹈值得提倡”
這次參加全國大賽,我省舞蹈家們紛紛關注“現實”。由山東藝術學院滕永山編導的雙人舞《相依惟夢》,充分利用長凳的各種運動和造型方式,巧妙地完成了舞蹈結構的鋪排和舞臺空間的風格設定,鏈接起了兩位老人的隔世情緣,引發現場觀眾對于老年人問題的關注。
“我們的舞蹈作品關注現實生活,關注當今社會的熱點問題,關注孤寡老人、農民工等人群,這是值得提倡的創作導向。”傅小青表示,從第七屆全國舞蹈比賽開始,我們就提倡現實題材的創作,這是更多地貼近生活、貼近百姓。“‘陽春白雪’固然是好,但許多觀眾沒有達到那樣的審美能力,我們的舞蹈必然是自我欣賞,游離于大眾之外,‘曲高和寡’,我們要讓舞蹈走近老百姓、走進千家萬戶,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
省文化藝術學校帶來的群舞《鼓子少年》,以山東鼓子秧歌為創作元素,展現了一群少年勇于擔當的精神風貌,關注的是這片土地滋養出的少年對于文化傳承根脈的延續。傅小青表示,“我們就是想要展現山東傳統文化的傳承。”
傅小青說,“跳鼓子秧歌的男人給人沉穩的感覺,但我們也不能脫離少年的天性,于是就從男女少年比試身高開始,在學習秧歌的過程中累了、趴下了也要堅持下去,逐漸領悟到鼓子秧歌的精髓,把‘少年強則國強,鼓子少年勇敢當’的精神傳承下去。”
不斷提升山東舞蹈知名度
這次的全國比賽,山東歌舞劇院邀請著名編導楊威打造《春天來了》參賽,23名女演員奔跑在綠色的草地上,去看一朵花的綻放,聆聽生命的成長。“這個舞蹈既展現了生機盎然的春天景象,也是對希望、對未來的向往。”山東歌舞劇院舞蹈隊隊長馬馺說。
《春天來了》從今年3月開始創作排練,山東歌舞劇院傾注了大量的心血。“我們邀請著名編導進行創作,力爭打造出一部優秀的舞蹈作品。”馬馺說,“以往,我們的舞蹈演員參加全國大賽的機會很少,這次利用十藝節在家門口舉辦的契機,我們要讓舞蹈演員也有所展示,提高知名度,不給自己留下一絲遺憾。”
近年來,傅小青連續參加過多屆全國舞蹈比賽、桃李杯、荷花獎,并屢有斬獲。這次我省有這么多作品集中參賽,傅小青高興之余也有些擔憂,“山東舞蹈在全國大賽上露臉的機會很少,沒有形成‘集團軍’的作戰方式,沒能形成整體影響力。”傅小青說,“我們只有不斷參與全國大賽,了解和感受全國舞蹈的走向,才能促進我們的舞蹈創作。”
傅小青認為,“十藝節在山東舉辦是一次很好的契機,不僅帶動了山東舞蹈的創作,而且展現出了很好的舞蹈發展的苗頭,關鍵是以后也要保持住這個發展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