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芭蕾舞劇院首席演員吉莉安·莫菲飾演劇中女主角吉賽爾,中國籍舞者祁歡飾演男主角 王小京/攝
4月17日,新西蘭皇家芭蕾舞團在國家大劇院演出了由其總監伊森·斯蒂菲爾改編的新版芭蕾舞劇《吉賽爾》。
國家大劇院是此次新西蘭皇家芭蕾舞團60周年團慶中國巡演的第三站,也是最有“份量”的一站,因為國家大劇院特別邀請到了伊森·斯蒂菲爾的未婚妻——美國芭蕾舞劇院(ABT)首席演員吉莉安·莫菲來飾演劇中女主角吉賽爾,該劇在最初的創作過程中吉莉安·莫菲便一直參與其中。當晚與莫菲合作的男主角是中國籍舞者祁歡,他也是該劇首演時的男主角。因此北京觀眾們看到的是這個《吉賽爾》是最為原汁原味的版本,也是此次中國5城巡演中陣容最為豪華的一場。
當觀眾走入劇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棵繪制在粉紅幕布上的大樹,樹葉則是一顆顆鮮紅的桃心。音樂響起大樹緩緩上升露出下面的根系,一位身披黑色斗篷的男子站在盤根錯節的樹根下陷入沉思,觀眾們就這樣跟隨著這個男子的回憶“追根溯源”走進了這個凄美的愛情故事之中。這個序幕的設計是本版《吉賽爾》所獨有的,這樣的設計將全劇至于男主人公的回憶中,正如伊森·斯蒂菲爾所言,這個版本是想要“探尋男主角的思想,講述愛情到底能走多遠的主題。”
新西蘭版《吉賽爾》不難看出一些ABT風格的影子:注重故事的鋪陳與戲劇化的表演 王小京/攝
《吉賽爾》全劇分為兩幕,第一幕為現實的鄉村場景,第二幕為幽靈的仙幻場景,是典型的浪漫芭蕾時期舞劇的結構。新西蘭版《吉賽爾》第一幕凸顯了輕松、明快的風格,遠山、樹林、村舍以及帶有鄉村風情的服裝都給人以清新的感受。在舞蹈編排上也進行了符合現代人口味與觀賞習慣的調整。也許是由于本版編舞伊森·斯蒂菲爾原ABT首席演員的背景,這版《吉賽爾》中人們不難看出一些ABT風格的影子:輕松、易懂、實用,注重故事的鋪陳與戲劇化的表演。在第一幕中吉莉安·莫菲塑造的“吉賽爾”是一個天真爛漫的少女形象,活潑、善良、不諳世事,一襲明快的鵝黃色舞裙在旋轉跳躍中上下翻飛。雖然這并不是一部炫技型的舞劇,但是莫菲良好的穩定性與控制力還是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整部舞劇在層次與結構上的把握,從男女主人公相遇、相愛到發現被欺騙以及所導致的心碎而亡層層遞進、娓娓道來,著力打造出不斷發展著的情感與情緒,并且將觀眾帶入其中。
一眾心碎而死的少女化作哀怨的幽靈,與化作亡靈的吉賽爾忽隱忽現 王小京/攝
莫菲高超的跳躍與旋轉技巧在這一幕中被完美的運用 王小京/攝
舞劇的第二幕來到了冷月凄風的墓地中,與第一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眾心碎而死的少女化作哀怨的幽靈,鐘罩形的白色輕紗舞裙隨著跳躍的舞姿飄忽不定,如同鬼魂的忽隱忽現。化作亡靈的吉賽爾一改第一幕中的活潑形象,悲傷哀戚的情緒延續到指尖。莫菲高超的跳躍與旋轉技巧在這一幕中被完美的運用,空靈飄逸的舞蹈賞心悅目。整場演出中最令人意外的驚喜是飾演男一號阿爾伯特的中國籍演員祁歡,他以令人嘆為觀止的技巧博得了陣陣掌聲,特別是在被幽靈們釋以魔法被迫不停跳舞的段落,連續幾十秒的不停跳躍,仿佛脫離了地心引力的高度與挑戰人體極限一般的速度引來陣陣驚呼。當吉賽爾用全部的愛與勇氣拯救了愛人的生命,阿爾伯特的心中的撕心裂肺之痛讓在場的每一位觀眾都仿佛感同身受。
尾聲中,故事回到了開場時的場景,那是10年之后,飽受內心自責的阿爾伯特無法忘懷所失去的愛情,最終決定再度走回墓地,面對命運的懲罰。經典的故事在這里得到了延續,“愛情到底能走多遠?”的命題在這里似乎找到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