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二:著名舞蹈家賈作光向少數民族舞蹈演員傳授舞藝
這張賈作光被3個少數民族姑娘圍著的照片(圖二)中,賈作光正在傳授舞藝。其實他并不認識這幾個年輕人,只知道她們是少數民族的舞蹈家。賈作光說:“我當時是中央民族歌舞團副團長、藝術委員會主任。我記得是在第四次文代會小組座談會中間休息的時候,這幾個姑娘叫住我說:‘賈老師,給我們講講舞蹈動作吧。’我就用動作示范,給她們講怎么提煉舞蹈語匯。”這張照片上,賈作光正在模仿當時有些舞蹈演員在表演中錯誤的騎馬動作。他對這些姑娘們說:“騎馬有這樣騎的嗎?這樣騎能抓著韁繩嗎?肯定不行的。這個動作是不對的。”然后給她們示范,雙手應該怎么做,才是正確的騎馬動作。賈作光告訴她們,提煉舞蹈肢體語言不能離開生活,舞蹈創作也一定不能離開生活,要從生活中學習和提煉。
“照片上我穿的是蒙古族服裝,你看我穿得多漂亮啊。”賈作光對自己的儀容非常滿意。別看他在照片里穿的是蒙古族傳統服裝,其實他不是蒙古族,而是滿族。可賈作光是在內蒙古文工團成長起來的,跳蒙古族舞蹈,所以穿著蒙古族服裝。他深情回憶起養育他的草原。“我在內蒙古深入生活20多年,可以說是大草原陶冶出來的。這個過程,也是我逐漸地改造自己的過程,去掉自己腐朽的舊觀念,扔掉自我欣賞的壞習慣,這個過程很痛苦,但是也因此成長成熟。我是在內蒙古草原母親的乳汁的哺育下,才成為藝術家的。”他感嘆道:“距離第四次文代會,30多年都過去了,照片上的我看起來真年輕。時間過得真快,彈指一揮間,幾十年來咱們國家的文藝發展很快,尤其是舞蹈。舞蹈樣式多了,演員成長也很快,過去的年輕演員們現在都成了舞蹈家、導演了。”
談到舞蹈創作時,賈作光說,藝術創作一定要深入生活,現在舞蹈創作中還是存在脫離生活的問題,很多舞蹈都一般化,都是“舉抱滾摟爬,開幕就說話。躺下冒白煙,就地十八滾。轉圈抱大腿,不知為了啥”。不是不可以學習這些語匯,但不能千篇一律,沒有創新,如果沒有內容,只玩技術,老百姓不能被打動,也不喜歡看。他常跟學生們講,要繼承傳統,發展傳統,建立新的傳統。因此,就要深入生活,觀察生活,從生活中提煉肢體語言,用肢體語言說話,不能單純地為藝術而藝術,為形式而形式,要從共性中找到個性,不能忘記根,這個根就是生活和人民,這是我們創作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