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 9月20日上午,由中國舞協、安徽省文聯、安徽省教育廳、安徽省婦聯、安徽省舞協共同實施的文化惠民工程“新農村舞蹈教室”(試點)授牌儀式在銅陵縣順安中心小學隆重舉行。
為提高農村少年兒童藝術素質,推動素質教育均等化,中國舞協確定2011年在安徽省設立中國舞協“新農村舞蹈教室”(試點),由安徽省舞協、省教育廳基教處、省婦聯兒童部負責實施,項目輔導教師為志愿者,由安徽省舞協選配。
該項目將在全省選擇17個農村中、小學校(農村留守流動兒童活動室)組織舞蹈團隊,用一年左右的時間,通過項目培訓,編創一個具有當地特色的舞蹈作品,并計劃于2012年6月舉辦“新農村舞蹈教室”成果匯報展演。銅陵縣順安中心小學是17個單位中第一個被授牌的學校,標志著安徽省“新農村舞蹈教室”項目正式啟動。冬至、南陵、五河、鳳臺等另外16個縣、鎮、鄉小學的“新農村舞蹈教室”隨后也將陸續掛牌。
在鄉鎮小學設立舞蹈教室,意味著從此以后,農村的孩子也可以像城市兒童一樣擁有接受正規藝術訓練的機會。為了做好這個項目,安徽省文聯、省教育廳、省婦聯和省舞協經過綜合考評,聘請了17位舞蹈專業人士擔任中國舞協文化惠民工程“新農村舞蹈教室”項目志愿者舞蹈教師。這些教師今后每周都將定時走進舞蹈教室,指導孩子們訓練,同時為小學員傳授藝術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