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文聯、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主辦,中國舞協、上海市文聯、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政府、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主承辦,上海文廣演藝集團、長寧區人民政府、上海市舞蹈家協會、上海市演藝總公司承辦的第八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舞蹈詩評獎已經拉開序幕。10月22日,10位評委在京分為兩組,分別對參賽的舞劇和舞蹈詩作品展開了初評工作。本次參賽作品共計29部,其中舞蹈詩16部、舞劇13部,分別來自廣東、湖北、湖南、內蒙古、青海、上海、云南、甘肅、廣西、河南、寧夏、浙江12個省市區,作品皆為近年來上演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當前中國舞劇舞蹈詩創作的成果與水準。初評階段評委以觀看錄像的方式進行評選,結束后,入圍決賽的作品將于12月赴上海參加最后的現場決賽。而其余參評銅獎的節目將由評委團采用“飛行評選”的方式到各地進行評選,評選后公布獲得銅獎的名單,并到上海參加頒獎晚會。
本次參賽作品,題材多樣,內容豐富,參賽編導、演員實力雄厚,在初評階段就出現了旗鼓相當難分伯仲的局面,評委本著精益求精、優中選優的原則從這些作品中篩選出入圍作品。目前初、復評工作已經結束,共計有6部作品入圍最后的決賽,他們分別是
舞劇(排名不分先后):
廣州軍區政治部文工團《三家巷》
鄭州歌舞劇院《水月洛神》
上海歌舞團有限公司《舞臺姐妹》
蘭州軍區戰斗文工團、西安電視臺《文成公主》
舞蹈詩(排名不分先后):
上海戲劇學院舞蹈學院、上海戲劇學院附屬舞蹈學校《四季》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藝術劇院《彝人三色》
《三家巷》是以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廣州三家巷為背景,通過3個家庭及其成員的親朋好友在30多年中的悲歡離合,反映了革命勢力與反革命勢力的尖銳斗爭,各個階級力量的對比和消長,以磅礴的氣勢真實地描寫了省港大罷工、沙基慘案和廣州起義等震驚中外的事件。《水月洛神》則是以曹植的傳世名篇《洛神賦》《七步詩》和中原洛神傳說為依托,以曹丕、曹植二人的兄弟相爭和戰亂中一個美麗女人甄宓的命運遭遇為線索,巧妙地將“詩書禮樂舞”融匯一堂,揭示了現代人對古典藝術美的探究與理解,以浪漫主義的手法細膩地描繪出一段跨越千年的凄美之戀。電影導演謝晉拍攝的《舞臺姐妹》在上世紀60年代的中國曾經轟動一時,該劇講述了上世紀40年代一對越劇姐妹從古戲臺走上大上海舞臺的故事。舞劇《舞臺姐妹》正是由此脫胎而來,著力表現了“清清白白做人,認認真真演戲”的主題,對比當下社會上一些低俗的“潛規則”以及浮躁、虛榮、貪婪之風,具有強烈的社會警示效果。該劇自2009年度首演以后,在原有基礎上,劇組主創人員多次研討、修改,力爭將這部舞劇打造成為大上海的編年史、習俗史。從千百年來,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的傳說一直詩化地存在于世世代代藏族人民的口頭和心中。大型原創舞劇《文成公主》選取了一個非常新穎的切入點,講述了一個美得令人心顫的故事,掀開了一頁愛情心語。在以往的舞臺演出中,人們更多地將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的結合完全歸結為政治聯姻,而這部舞劇讓我們看到了全新的、也更加令人信服的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因為他們相愛了,這愛的力量柔韌而綿延不可抗拒。舞蹈詩的兩個作品則在一定程度上分別代表了目前國內芭蕾舞和民族民間舞的創作方向,同時也代表了在純舞蹈創作領域的最新創作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