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iPhone攝影藝術家理查德·柯西·赫爾南德斯
英國《衛(wèi)報》攝影記者張丹用IPHONE4S在倫敦奧運會期間拍攝的照片
張丹在用手機拍攝
現(xiàn)在越來越多人使用iPhone拍照,就連不少專業(yè)攝影師也愛上了i-Phone。這種便捷的攝影方式會毀滅掉攝影藝術嗎?為此,有媒體采訪了曾獲得艾美獎的攝影記者理查德·柯西·赫爾南德斯(以下簡稱理查德)。
問:您曾經(jīng)常年從事專業(yè)攝影記者和多媒體記者。為什么像您這樣的專業(yè)攝影家卻會選擇放下照相機轉而投向一臺iPhone呢?
理查德:原因其實很簡單,我可以及時將信息反饋到社交圈。而且我擁有了一臺長伴身邊的照相機。時至今日還有誰出門的時候不帶鑰匙、電話和錢包的嗎?其實光這兩條就足夠了。
此外我不僅可以拍攝照片,而且能夠在拍攝后直接對照片進行處理。譬如調(diào)整圖片的明暗度或者重新剪接圖片。所以我也擁有了一個長伴身邊的照相工作室。僅需幾步簡單的操作我就可以將照片寄送給我供稿的編輯部。或者直接上傳到網(wǎng)絡,讓全世界網(wǎng)民都能分享到。一部手機遠遠超出了一部照相機的范疇,它同時身兼加工和傳送的功能。
問:您剛剛說到后期處理——人們一定要將藝術和新聞攝影區(qū)別而談嗎?理查德:是的,兩者的差別很大。如果你想搞個藝術項目,一個專題報道,并決定把一切成果都公之于眾,這都屬于個人范疇內(nèi)的事。這同時也是藝術。藝術創(chuàng)作相對自由,并不大受條規(guī)和框架的束縛。
新聞攝影則完全是另一回事:我始終堅信,新聞攝影師是攝影真實性的最后一道防線。好吧——我一提到“真實”這個詞,大家頭就大了。什么才是真實?關于這個話題我們永遠討論不完,因此這里我就不深入闡述了。
它的基本思想是,盡可能真實地負責地重現(xiàn)一個場景。這些照片應該盡量避免多余的處理。我們必須捍衛(wèi)我們親眼看到的事實。倘若我們偏離了這個原則,我們就是在拿讀者對我們的信任冒險。什么才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什么是嚴肅的什么不再是?因此我堅持,一名新聞攝影師必須要有原則。
另一個事實是,后期處理在新聞攝影中的應用愈加的廣泛和深入。我們需要面對的問題是:界限在哪里?高動態(tài)范圍成像(HDR)——照片優(yōu)化是否允許被使用?復制像素呢?對色彩飽和度的調(diào)整上限在哪里?綜上所述,將藝術和新聞攝影區(qū)分開來是十分有必要的。而新聞攝影師應該盡可能少的在工作中使用Apps。
問:大眾轉投數(shù)碼攝影是否會為攝影行業(yè)帶來危機?
理查德:我完全不認為這是一種威脅。相反,如果更多的人學會創(chuàng)新,這將大大豐富攝影業(yè)。鑒于攝影是伴隨著相機的發(fā)明而被創(chuàng)造,這里我們姑且將新的攝影形式稱之為智能手機攝影。實際上我非??春眠@種新的攝影形式。它是一種優(yōu)秀的視覺溝通藝術。人們可以毫無顧慮地拍攝并上傳照片。這決不是一種危險。讓人們盡可能的去創(chuàng)新吧。既然推特沒能謀殺小說,那么Instagram(iPhone里的一個App)也不會終結攝影?!?/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