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8年,英國攝影師為湖廣總督及隨從拍攝 黃鶴樓142年前留“影” 1985年重建以此為參考 ;《江風如影》展出的晚清時代武昌黃鶴樓舊影; 記者傅克強 翻拍
武漢最早的照片誕生于何時?日前在武漢美術館開展的《江風如影:1858-1910年的武漢影像》展覽提供了答案:155年前,由英國人喬斯林為湖廣總督官文與隨從拍攝的合影,是迄今發現的有史可查的武漢最早影像史料。
此次展出了1859年出版的《額爾金伯爵中國和日本紀行》一書中刊發的一幅木版畫:“湖廣總督官文與隨從“,它逼真地呈現了當時的湖廣總督官文等人合影。畫面中,官文和另兩位官員端坐前排,身后站著9位隨從。
華中師范大學副教授黃一璜長期從事攝影批評和攝影藝術研究,他介紹,這幅影像的拍攝者是一位叫喬斯林的英國人。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廷被迫與英國簽訂《中英天津條約》,漢口被列為通商口岸。1858年10月,由額爾金伯爵率領的英國外交使團乘坐皇家艦艇”暴怒“號,經南京抵達漢口,在江上停留一周。期間額爾金正式會見了湖廣總督官文。12月11日,官文與隨從依禮節回訪了英國軍艦。正是這次回訪,誕生了史上首張武漢照片——當時擔任英使團攝影師的喬斯林為官文及隨從拍攝了此照。次年,該畫面被收入額爾金私人秘書俄里范在撰寫《額爾金伯爵中國和日本紀行》一書。由于當時印刷行業尚無后來普及的照相制版技術,這幅照片只能刻制成木版畫進行刊印。
遺憾的是,由于版權問題,在此次”江風如影“展上,包括這幅最早武漢影像木刻畫在內的一批借展珍貴影像資料,不允許以任何形式的圖像傳播,市民只能親往武漢美術館一睹其“珍容”。
當年親歷者記錄:湖廣總督很氣派
黃一璜透露,在100多年前刊印的 《額爾金伯爵中國和日本紀行》之書中,當年的親歷者額爾金還這樣描述了此次會見和照相:“12月11日。晚6時——今天總督回訪,我們給他最高禮遇……湖廣總督不管是昨天還是今天出現時的顯要和氣派,我之前在中國都未曾見過。我帶他看了船,還設宴、照相。如此這般接待他大概超過了3個鐘頭。”“午宴后——盡管不能與總督的午宴相比,但他還是很盡興,我們在甲板上為他拍攝了照片,拍攝效果可以在木版畫中看到,照片充分體現了大人的威儀。”
“喬林斯只能稱得上是一位業余攝影師,離開中國后他一直擔任英國駐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外交官,再也沒有從事攝影工作。“黃一璜介紹,雖然喬林斯在漢拍攝的這張照片比1844年法國人埃迪爾在廣州拍攝的中國最早影像要晚14年,但他所拍的這幅照片卻是他留給武漢影像史的重要一筆。
《江風如影:1858—1910年的武漢影像》展上,有幅照片引人注目——攝于142年前的黃鶴樓。它的拍攝者是英國著名攝影師J·湯姆遜。
這幅老照片把黃鶴樓置于畫面中心,通過前景城墻、屋頂以及兩側房屋飛檐和遠處白塔等景物,烘托出黃鶴樓的雄偉氣勢。這幅照片中的黃鶴樓,于1868年“同治年間”重修、毀于1884年“光緒年間”。1985年,黃鶴樓重建,設計師以此影像為參考,重塑了今天的黃鶴樓。
“這幅照片的拍攝者叫J·湯姆遜,1837年6月14日生于英國,是一位著名的旅游攝影師,曾到中國進行了長達兩年的旅行和攝影。”黃一璜介紹, 1871年秋冬時節,湯姆遜到達漢口,在他的作品《中國和中國人的影像》中,有3篇分別以“漢口”、“漢口(租界)”、“黃鶴樓”為題的文字和圖片,記錄了他在武漢的考察和觀感。
黃一璜說:“最讓武漢人慶幸的是他過江游覽了武昌城和黃鶴樓,并拍下了黃鶴樓的照片。”1911年武昌首義爆發10天后,英國《環球》選發了這張攝于40年前的老照片,將之作為武漢和那場革命的標志。該畫頁現藏于武漢博物館。湯姆遜后來被維多利亞女王欽定為皇家御用攝影師,84歲時因突發心臟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