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柯在大學校園留影

袁柯在為農村老人拍照

袁柯為農村老人拍的照片
有一位大學生,他走進甘肅貧困農村,按下相機快門,為那里的老人和孩子留下美好回憶。2012年12月7日,中央電視臺 “走基層,最美的中國人”節日中,袁柯的“三秒快照”公益行動,深受歡迎。大學生袁柯感動了萬千中國人,成為當年“最美中國人”之一。
他希望能用相機能為農村的老人和孩子留下美好的記憶
袁柯,中共黨員,家住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肖金鎮雙桐村,他出生在一個貧困的農村家庭,艱苦的生活讓他學會了獨立。2009年9月,當時,袁柯剛剛考上大學,為了方便和孩子聯系,父親省吃儉用給袁柯買了一部手機。一天,袁柯去看望84歲的姥姥,袁柯說:“姥姥,我用手機給你照一張相。”姥姥很高興,重病在床的姥姥硬撐著爬了起來,讓袁柯給拍照。臨走時,姥姥問袁柯能不能把照片洗出來?當時,袁柯不知道手機里的照片,可以先傳輸到電腦,然后洗出來。就說:“可能不行。”姥姥失忘極了。2009年10月,在學校的袁柯突然接到消息說,姥姥去世了。沒能滿足姥姥最后的這個心愿,成了袁柯心中永遠的痛。辦喪事時,家人翻箱倒柜也沒有找到一張姥姥的照片。袁柯被極大地震撼了,他突然想起姥姥那失忘的眼神。那時,姥姥多么渴望有張自己的照片。袁柯用手機拍的姥姥的照片,成了姥姥的遺照。2010年春節回家,袁柯從手機里取出照片,他把照片洗出來后,放到了姥姥的墳前。
袁柯是西北師范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學生,進入大學,為了減輕家庭負擔,他開始做兼職家教,努力承擔上學的費用。2011年5月,袁柯受邀參加第八屆全國綠色領袖營活動。主辦方需要提交一張兒時的照片,為參會者制作一套會議視頻,袁柯沒有兒童時的照片,當時,他多想有一張自己的童年照片啊!他想,擁有一部屬于自己的照相機,為沒有機會照相的農村人留下一個紀念,是一個很好的公益選擇。
在農村,很多老人突然去世,連一張做遺像的照片都沒有;年輕的父母外出打工,卻沒有一張帶在身邊的親人照片。袁柯就想為貧困農村的老人和孩子免費拍照,留下老人的形象,定格孩子的童年,做一件美好事情。因為缺少照片,許多農村老人在逝世后,喪事期間,老人的子女要為一張照片四處奔波,有的只用一張白紙寫上老人的名字,擺上供桌,這張白紙就成了老人最后的留念。從小在農村生活的人,平時沒有照相的習慣,有的孩子長大后,卻發現相冊里沒有兒時的照片。袁柯多么希望能用相機能為農村的老人和孩子留下美好的記憶啊,他多么希望老人和孩子們盡情地享受著照相帶來的幸福和快樂。
2011年4月,康師傅創新挑戰賽吸引了袁柯的注意,這個比賽要在全國范圍內征集公益創業策劃,袁柯提交了自己“三秒快照”的設想,袁柯自己也沒想到,這份企劃書竟取得了組委會相當高的評價和肯定。“三秒快照”項目在“2011康師傅公益大賽”中,從全國800多公益項目中脫穎而出,最終獲得了全國大賽第4名的好成績,同時也得到了該項目的1萬元啟動資金。
袁柯在校期間策劃和組織“三秒快照”、“向陽花微笑成才計劃”等多項公益活動,2011年8月,袁柯發起了一個叫“三秒快照”的公益項目,呼吁愛心人士關注農村,用相機幫助農村老人和孩子,解決農村老人缺少遺照、孩子缺少童年照片的難題,讓照片不再成為農村老人和孩子眼中的奢望。
“三秒快照”的項目雖然定了下來,袁柯卻還沒有自己的照相機,沒有錢,他一口氣接了好幾份家教,兩個多月后,他才花1000元買了一臺照相機,相當于他3個月的生活費。為了籌集活動經費,他盡可能地縮減生活開支,同時,多做幾份家教,多積攢一些活動經費,就能幫助更多的人拍照。
2011年暑假,趁著去農村小學支教的機會,他開始做“三秒快照”活動。為了打消村民們的顧慮,他從給孩子拍照入手,通過孩子的宣傳,再為老人們拍照。
2011年8月3日,第一站是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安遠鎮蘇家溝村,蘇家溝小學的教室沸騰了,孩子們高興地直跳。袁柯要給他們拍照時,孩子們就全部圍過來了,搶著要站在鏡頭前面。在5天的支教時間中,成了蘇家溝小學的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光。在袁柯的指導下,孩子們興高采烈地站成一排,在鏡頭前享受著幸福和喜悅。蘇家溝村有一個家族,前幾年因為一些事情鬧了矛盾,家庭關系很緊張。拍攝全家福照片將兩家人湊在了一起。拍完照片有了言語交談,兩家關系緩和。這個村有兩位村民因為田地邊界鬧矛盾,在袁柯和村民的勸說下,兩人照了合影,矛盾和解,關系改善。
他組建“三秒快照”公益團隊給全村老人和孩子拍了照片
返回蘭州后,袁柯將照片通過郵遞形式郵回村里,讓村里的人及時收到了自己的照片。每次拍照時,老人激動、興奮的眼神讓人難忘;拿到照片時,老人高興得合不擾嘴。特別是那些孩子們,拿到照片時那種高興勁就別提了,這時,孩子們才知道,原來照片里的自己是這樣的。
2011年8月24日清晨,一位70多歲的老人,提著一包自家果樹結的桃子,來到袁柯借宿的農戶家。特意送給袁柯品嘗。隨后,老人伸進衣服口袋,拿出了一天前剛從袁柯手上拿到的照片,老人用手輕輕地撫摸著照片說:“我活了70多歲,是你給我照過一張照片。”在場的一個小姑娘說:“我奶奶還沒照過照片呢?”袁柯說:“好,我馬上就給你奶奶拍照。”
袁柯作為西北師大環境保護學社的成員,他準備為更多的農村老人和孩子拍照。在蘇家溝,袁柯在村里見到一位老人,他掏出相機,為老人拍了一張半身照和一張全身照。老人在拍照時欣喜的眼神,令袁柯久久不忘。第一次嘗試,袁柯為蘇家溝的100多名老人和孩子拍照。隨著中秋節的臨近,袁柯為一些家庭拍攝“全家福”。他要為更多的家庭留下他們團聚時刻的照片,為更多的人留下美好的回憶。
用相機關愛貧困地區老人、兒童,使更多的人了解到了“三秒快照”公益活動的故事。很快,西北師范大學尹青青、郭妹麗、鄭思園三位同學受到影響,2011年9月27日,他們一起組建了“三秒快照”公益團隊。他們走進蘭州紅古區薛家村,遇到一對年過七旬的老夫婦,老人沒有一張自己的照片。回訪送照片的時候,老兩口把照片放進大相框里,掛在房門框上方。老人說:“我活了70多歲,是你給我照了第一張照片。”2011年10月2日,紅古區薛家村的李芬連老人十分高興。李芬連穿上了自己最體面的衣服,端坐在家門前,讓袁柯為她拍照。這一天,薛成基老人和妻子蘇美英也有了人生中的第一張合影。袁柯是在路上碰見薛成基老人的。當說到要免費給他們拍照時,老人熱情的邀請他們去家里拍。
2011年國慶期間,袁柯和尹青青、郭妹麗、鄭思源等放棄國慶休假,深入到蘭州市的紅古區薛家村、東鄉縣汪集鎮、臨夏縣尹集鎮,為當地老人和兒童拍照。袁柯將他們取名為最美夕陽紅、愛的天使等。每一張照片,袁柯都要回憶著拍照時的情景,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2011年8月19日,他們去了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肖金鎮雙桐村,袁柯向村干部表明了自己想為村民們免費拍照,村長振臂一呼。不多時,就有村民扶老攜幼參加拍照。當天,袁柯就給100多位老人拍了照片。在農村,有些老人想拍照片留個紀念,但又害怕拍遺照,暗示自己要死了。因此,在拍照時,袁柯總是夸老人身體好、不顯老。在他們為一位89歲高齡的老人拍照時,老人的兒媳說:“這可能是老人最后一張照片了”。一名老人主動請求袁柯為他和老伴照一張遺照,遺照是老年人需要的,是老人在世的留念。一位年過六旬的李大爺找到袁柯,說:“你給我拍張遺照吧!我怕以后沒機會了。”隨后,袁柯還為李大爺的老伴拍了照,留下了老人美好的影像。
為了沖洗和遞送照片,袁柯所獲得的項目資金已經所剩無幾。每次出去拍照,他就把當家教掙來的錢墊付上。大量的照片需要沖洗和郵寄,前后5次較大的拍照活動耗費了一筆錢,是袁柯自己預支的獎學金和帶家教掙的錢。
平時,看似給老人拍一張照片很簡單,但是,坐車、吃飯、沖洗照片、郵寄,這些都需要錢,為了多攢點錢,袁柯將自己的生活費一省再省。“三秒快照”成員劉玉說,認識袁柯時,袁柯就穿著黑色上衣和藍色牛仔褲,一年后,沒見過袁柯買過新衣服。
2012年10月,他們的“三秒快照”還受到了臨夏縣尹集鎮新寨村村支書的邀請,袁柯一行去新寨村后發現,這里的農民也很貧困,有些老人一輩子連一張照片都沒有,去世后就拿一張白紙作為遺像。袁柯帶著他“三秒快照”公益團隊給全村老人一一拍了照片,當要給一位90歲的老人拍照片時,老人強打著精神,雙手拄著拐杖站了起來。老人的兒媳婦說:“也許,你給他照的這張相是他這輩子唯一一張照片。”時隔4個月后,得知那位老人去世了,袁柯為此傷感不已。
他成了“走基層,最美的中國人”,受邀登上了中央電視臺
在永登縣連城鎮連城村,77歲的盲人萬神保得知要拍照時,他將兩個毛主席紀念章別在胸前,讓袁柯拍照。拿到照片后,這位老人將照片放在小木匣子里,經常拿出來看一看。“我活了70多歲,是你給我照了一張照片。”王大爺換上新衣服,夸贊著這些遠道而來的熱心青年。村里人說:“他們來的時候這些家庭最熱鬧,平時都是冷冷清清的,讓人十分憐惜。”“你要給我拍照片嘛,我一輩子還沒有拍過照片呢。等著我去換一件新衣服。”在慶陽農村,聽到要拍照,一位老人扔下鋤頭就往家里跑,還堅持要在換上新衣服后再拍照,袁柯很是感動。
這一年來,去農村拍照片的袁柯,有了很多的觸動、感動和收獲。有老人將自家產的梨塞在了他的口袋里,還有人送來了煮熟的玉米,向袁柯表達了最純真的情感。
袁柯到學校給孩子們拍照時,也常常被人懷疑,在一個回民村,一個小學校長并不信任他們,反復打聽他們的來歷。“你要把我的照片怎么樣?你不告訴我,我的兒媳婦回家會罵我的。”一次,袁柯給一位老人拍了照片后,老人一直緊跟著他,擔心用他的照片做別的事。袁柯說:“每次下去拍照,都有一些老人不理解我們的想法,認為拍的照片肯定要去做其他事情,會給他們帶來不好的影響。”
“免費拍照片?怎么可能。”“你要拿我的照片干什么去?”類似這樣的問題,在過去的一年中,袁柯遇到了很多次,每次他們都會耐心解釋,慢慢地,村民也就放下了戒備。其實,少數人對他們的不信任、不接受才是真正的困難。那些純樸的村民沒有想到,袁柯會跋山涉水來到村里,只是為了給他們免費拍照。
中央電視臺報道了袁柯“三秒快照”愛心公益活動后,袁柯頓時成為全國“名人”。有很多人都來找他,有哈爾濱、天津、廣州、浙江等全國各地的熱心人想要加入到他們這個團隊中來。
從2011年8月到2013年1月,袁柯第一次開展活動至今,“三秒快照”已深入甘肅天水、慶陽、臨夏、定西14個偏遠山區鄉村,為老人和留守兒童拍照5000多張。而在這些照片中,只有十幾張全家福。袁柯有點遺憾,他想再下鄉拍照時,多拍些農民的全家福。
每當沖洗出一張照片,袁柯就會回憶拍照時的情景,他說:“每張照片背后,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拍攝的近5000張照片,就有5000個故事。”看到洗出來的像片,那份感動,就在袁柯心底慢慢開始流淌。袁柯說:“每當看到老人和孩子們在鏡頭前享受著那三秒鐘帶來的幸福和喜悅時,就感到非常欣慰。”
袁柯擔任西北師范大學環境保護學社社長。在校期間,曾多次組織或參加“綠色出行”、“點綠中國蘭州站”活動、“谷歌公益創意大賽”、第八屆全國綠色領袖營等校園活動。曾獲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青年環境友好使者”、“最美的中國人”等10余項榮譽稱號。 他成了“走基層,最美的中國人”,受邀登上了中央電視臺《美麗中國》節目的舞臺,與央視主持人董卿暢談“三秒快照”公益項目的開展情況, 2013年1月16日,他代表“三秒快照”團隊,參加了北京衛視聯合舉辦的“中國感動2012”頒獎晚會,他要做公益的行動者,給農村的老人和孩子拍下照片,讓照片定格了人生的幸福。
袁柯說:“給老人和孩子拍照片,也許會成為他們一輩子的紀念。如果你帶著相機去了農村,別忘記給那些老人和孩子拍一張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