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社會怎么了
“錢”途 新華社發(fā) 楊樹山作 12月2日周五,比利時將舉行全國范圍的大罷工。據工會組織者聲稱,屆時全國幾乎整個公共交通系統、郵政系統等社會服務將陷入癱瘓。首都布魯塞爾將有6至8萬人上街游行。
11月30日,英國公共部門200萬名員工舉行“世紀大罷工”。全英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和服務部門的運作,包括學校、醫(yī)院、邊檢以及地方公共服務,受到嚴重影響。12月1日,希臘工會再次發(fā)動了24小時總罷工,公共交通受到嚴重影響,學校關閉,醫(yī)院門可羅雀。
據悉,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法國等歐洲國家,近期內都將有規(guī)模不等的罷工、游行。這些示威的共同點是:抗議本國政府為應對危機而逐步推出的包括裁員、減薪、減少社會福利、延長勞動時間、推遲退休、提高個人繳存養(yǎng)老金的比率、降低養(yǎng)老金水平、增稅等經濟緊縮措施。
擺在歐洲領導人面前的急迫難題,如果從維護社會穩(wěn)定、增進社會和諧的角度來看的話,首先是提高就業(yè)率,特別是年輕人的就業(yè)率。否則,上述示威人群中將出現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這些情緒沖動、不計后果、精力旺盛、身體強壯而又無所事事青年的深度參與,有可能徹底改變迄今為止類似示威的性質,把一場場針對政府政策的抗議,變成針對社會的全面動亂,類似2005年的法國和不久前的英國。區(qū)別是這一次將不僅是一個國家,也不會只持續(xù)相對較短時間。因為經濟危機正在波及越來越多的國家,所呈現出來的深層次矛盾也越來越深刻。更麻煩的是,人們目前看不到走出危機的路線圖、時間表,也看不到歐洲領導人的決心、效率和團結一致。
歐盟統計局3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份,歐盟27國失業(yè)人口總數為2355萬,與9月份相比增加13萬人。其中,歐元區(qū)失業(yè)人數為1629萬,與9月份相比增加12.6萬人。失業(yè)率最高的仍是西班牙,達22.8%。數據顯示,25歲以下年輕人的失業(yè)率依然遠遠高于平均水平,其中歐元區(qū)為21.4%,歐盟為22.0%,而去年同期分別為20.6%與20.9%。西班牙年輕人的失業(yè)率高達48.9%。
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引發(fā)的全面經濟危機,歐洲各國風起云涌的街頭群眾運動,正在使歐洲國家社會動蕩加劇。在各國或政府更迭,或執(zhí)政者選情吃緊、或大選雖不是迫在眉睫但在野黨步步緊逼等不同國情下,民眾向政府示威的頻率增高,規(guī)模加大,對社會和諧的破壞力日漸增強,成為所有陷入危機國家的共同特征。
有媒體稱,民主制度似乎是這場危機唯一的幸存者。但是,以歐盟成員國內部“完全一致”原則(即事實上的每個成員國都有否決權的原則)為核心的民主制度,也正面臨嚴峻考驗。目前最大的懸念就是:歐元區(qū)會不會被拆分?
(本報駐布魯塞爾記者 何 農 本報布魯塞爾12月2日電)
(編輯: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