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全國攝影理論研討會玩出“花樣”
一次好玩又熱鬧的攝影理論研討會
第十屆全國攝影理論研討會
新主題下的立體化操作
微博參與 研討多樣
鑒于網絡、手機報、微博、電子雜志等新媒體介入帶來的傳播環境的變化,屆時研討會將圍繞伴隨新傳播環境為影像傳播帶來的無限復制性、流變可能性及多元、即時傳播平臺交互性加強而生的諸多疑問:新傳播環境下影像創作的特征如何?新傳播環境下影像的評判標準是什么?新傳播環境下對影像創作者提出了怎樣的要求?新傳播環境下影像創作人群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新傳播環境下在圍繞影像的生產使用中各方權益如何保障?新傳播環境下影像創作的發展方向如何?等亟待解決的問題進行集中探討。10位對新傳播環境多有研究的業界專家學者和豐富實踐經驗者將與研討會征集論文的近30名入選者就上述等問題展開充分探討。值得一提的是,整個研討會將通過中國攝影家協會微博,并與騰訊和新浪微博平臺合作,實現“微博上墻”,進行現場微博直播,并與場外關注者展開互動。
中外影人 共話史實
中國的攝影史的建設需要全社會的努力,中國攝影家協會一直以來致力于倡導廣大攝影理論家、攝影史學家對中國攝影史開展研究。據悉,每兩年一屆的中國攝影理論研討會將從本屆起宣布設立專項基金,用以攝影史學術交流、資助有志于攝影史建設的研究人員和獎勵有優秀攝影史研究成果的攝影工作者。據了解,本年度攝影史基金將邀請不久前才由中國攝影出版社編譯出版的“中國攝影史”系列圖書第1卷《中國攝影史:1842-1860》作者英國學者泰瑞•貝內特(Terry Bennett)到東莞進行攝影史專題講座。屆時,國內攝影評論家新華社高級編輯曾璜將與貝內特面對面,為大家奉上一場有關攝影史書寫的中外對話,攝影史講座也將進行微博直播,對攝影史感興趣的影友可以關注中國攝影家協會官方微博。
公共展示 影向全民
坐而論道,立而觀片,走而拍攝。本屆理論研討會還將征用東莞長安鎮的廣場大屏幕、商場廣告屏幕等公共展示空間進行各類影像展示。內容涉及國內優秀新媒體影像作品特邀展、大師班老師新媒體影像作品展等。除此之外,TOP20•2011中國當代攝影新銳展、首屆全國青年攝影大展等系列展覽亦將亮相長安鎮,為當地百姓帶來國內青年攝影人和攝影新銳的精彩佳作。
名師授業 現場解惑
與此同時,于23日至27日舉行的全國攝影理論研討會國際大師工作坊,20名學員在瑪格南圖片社唯一的華人攝影家張乾琦、法國Ⅶ圖片社托馬斯•凡•胡特的帶領下,以工作坊的形式完成一次全媒體影像創作實踐。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任悅擔綱本次大使工作坊主持人。學員們充分與工作坊的老師交流,確定自己的拍攝主題,奔走于長安的大街小巷,用新的拍攝及展示手段給長安留下一份影像收藏。據悉,學員們的工作坊作品最終有三部作品被長安鎮收藏,每部作品將獲得收藏金5000元。
預言未來 敢于想象
另據消息,本屆理論研討除計劃通過會議挖掘出以新媒體為主要創作手段的一批新人,展示20位左右風格獨特的新媒體影像者的作品,出版一本由論文、文章、訪談、作品組成的圖書外,還將與廣大攝影人聯手,發布“長安攝影預言”,邀請全國攝影人一起通過微博等方式,對攝影未來五年的發展趨勢進行大膽預言,而所有的預言亦將匯成文本放在“時光球”里保存在長安鎮,五年之后“時光球”的開啟也將成為十二屆(2015年)全國攝影理論研討會的焦點——預言實現者將會得到一個大大的驚喜。
總而言之,在新傳播環境之下,第十屆全國攝影理論研討會已不僅僅是一次單純的學術會議,論壇、講座、展覽、微博、拍攝、預言,一個都不能少。
2011年第十屆中國攝影理論研討會并國際大師工作坊即將于11月23日至30日在廣東東莞長安鎮舉行。研討會主題“新傳播環境下的攝影”為圍繞研討會舉行的系列活動提供了充分的操作空間。
(編輯: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