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攝影的紀實化---[黃一鳴]
時間:2011年11月30日
來源:
作者:
紀實攝影是以記錄生活現實為主要訴求的攝影方式,都是來源于生活和真實。私攝影都是真實紀錄私人生活的紀實影像,從私攝影的特性,形式和內容來看,私攝影也屬于紀實攝影的范疇。
談到私攝影很多人都會想到日本攝影家荒木經維,他的私攝影幾乎把這個非常個人化的“私”做到了家喻戶曉的程度。他把性、紀實、隱私等這些元素和攝影聯系了起來,做到了極致。“私”日語里就是“我”,“我”就是個人,因此,我認為,私攝影也可以理解為個人隱私化的攝影。最近幾年中國也出了一些很有造詣私攝影人,如:很有名的女攝影師Emi,她把自己的身體拍到了無人能比的境地,好作品總是層出不窮,大膽而前衛。當然,也有人把南·戈爾丁稱為私攝影的鼻祖,她1986年出版的攝影集《性依賴的敘事曲》引起巨大的反響,她在這本攝影集中把自己被男友打得鼻青眼腫的形象放入其中,開創了一種大膽地將私人生活納入紀實攝影視野的新方式。
下載(22.75 KB)
2011-11-11 15:28
下載(37.43 KB)
2011-11-11 15:28
下載(41.1 KB)
2011-11-11 15:28
一、積極正面地看待私攝影
私攝影通俗點說,也就是具有隱私性質的攝影,具有私密化,個人化,紀實性等特點。近一個世紀,私攝影逐漸成熟并被越來越多的攝影者和觀眾所接受,并廣為流傳。最具典型性的,筆者認為首當荒木經維和南·戈爾丁,而且兩位攝影家有過很密切的合作。荒木經維早期最成功的攝影作品是他紀錄妻子短暫一生的攝影集《陽子》,整部作品感人至深,講述了陽子日常生活中私人化的方方面面,真實自然。也是因為這一專題作品,大家認識了荒木經維先生。再后來,荒木經維先生更大膽,更直接地把自己的私生活用紀實攝影的方式呈現在我們面前,講述著一個個鮮為人知的故事,把自己的愛(情感)融入其中。南·戈爾丁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她紀錄自己以及同伴們私生活的紀實攝影作品《性依賴的敘事曲》獲得了成功,使她從吸毒女成為攝影藝術家,得到同伴理解的同時,也得到了社會的公認。南·戈爾丁說:“對我來說,拍攝照片是觸摸,愛撫我眼前的這個人的一種行為,是我自己特有的表達敬意的一種方式。”她與女裝同性戀者等各種自我放逐于美國主流社會以外的青年人共同生活,經歷了感情與性愛、自立與依賴的充滿矛盾的心路歷程。南·戈爾丁懷著“自己記錄自己歷史”的愿望,以攝影方式如實拍攝他們的群體生活,不做任何修飾,赤裸裸地展示了處于社會主流邊緣的一部分美國青年的生活實態。
1994年,南·戈爾丁與日本攝影家荒木經維合作,出版了表現東京街頭青年生活的的攝影集《東京之愛》。從上述那些攝影家的作品讓我們認識到了私攝影的重要性,他們為人類大家庭留下珍貴的影像資料。但是,我們也看到,能理解和正確性認識私攝影價值的讀者群是有限的,甚至于有人把私攝影與黃色、猥瑣、見不得人聯系在一起,影響私攝影的健康創作、發展和展示,這是一種有待改進認識的現狀。因此,本人贊成給私攝影一個自由創作和展示的空間,豐富人類大家庭的影像庫。
二、 私攝影是紀實攝影的范疇
紀實攝影是以記錄生活現實為主要訴求的攝影方式,都是來源于生活和真實。私攝影都是真實紀錄私人生活的紀實影像,從私攝影的特性,形式和內容來看,私攝影也屬于紀實攝影的范疇。其實,縱觀攝影發展的歷程,不難看到世界上許多著名的紀實攝影家也是私攝影的忠實實踐者。大家都公認的紀實攝影家黛安·阿巴斯(Diane Arbus)就是這樣一位代表。她短暫的一生中,不僅創作了許多經典的紀實攝影作品,在私攝影領域也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她一生追求“不正常”的影像,執著于自己的信仰,作品力圖展現“熟悉事物的不可思議面,不可思議事物的熟悉面”。阿巴斯認為,攝影更多的是一種私人行為,無關道德與責任,她說:“對我而言,照片的主題永遠要比照片本身來得重要”。她還說“照片就是關于秘密的秘密。”黛安·阿巴斯所接觸到的是那些美國社會中的邊緣人物的隱私生活,包括裸體營里的人,侏儒,巨人,心理知障者,自閉癥患者,同性戀與變性人等。因此,她的攝影作品在上世紀60年代,受到攝影界的廣泛關注,并被譽為20世紀美國最優秀的紀實攝影家。我認為,黛安·阿巴斯更可以稱為私攝影的鼻祖,她的這些影像更為難能可貴。
三、私攝影影像價值突顯
進入新世紀,人們越來越重視私攝影的實踐和研究,成功的私攝影作品也被國家級博物館、檔案館、美術館和私人收藏家收藏,進入了大雅之堂,不少藝術評論家也開始熱切地關注私攝影作品和它的作者,各種文論也相繼出現。黛安·阿巴斯、南·戈爾丁、荒木經維等等成了攝影界和藝術界的名星和大師,他們的作品也在出版界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版發行,傳記、電影也相繼進入大眾的視野。《皮毛》(FUR)就是講述阿巴斯一生最成功的影片,因此,也家喻戶曉。我們要感謝這些勇敢把自己私生活經歷用影像告訴世人的藝術家們,沒有他們的辛勤創作,也就沒有豐富多彩的攝影藝術。私攝影還為人類學家、社會學家提供研究人類行為方式,社會組織形成,提供難得的影像資料。其實在社會學和人類學中,人類的隱私行為,包括愛情、性愛、仇殺、自戀、同性戀、異性戀等等都需要用影像去進行紀錄,人類學研究的“田野工作”則包含著這些內容,私攝影可肩負起文化救險保存人類活化石的作用,使人類真實的行為都能感官地呈現在我們眼前。“把抽象化為具象,使無知化為有知,化冷漠為感動。”私攝影用親眼所見來驗證人類文明的發展變化歷程。
四、加強和促進私攝影創作
雖然,私攝影作品的創作量每年也在增加,隊伍在壯大,但作品的深度、廣度、多元化和藝術性方面還有待挖掘和提高。我認為,有幾個方面能深化和促進私攝影的發展。首先,是正確引導。私攝影有其特殊性,要讓全社會有正確的認識,提高藝術修養,促進其健康有序地發展。其次,注意攝影語言的運用。私攝影與其他紀實攝影一樣要講究攝影語言的運用,良好的構圖,巧妙的用光和構思,有沖擊力的影像都是創作出好作品的必要手段,有好的攝影語言,才能成為藝術性強的紀實攝影作品。再次,是要多元化地發展。
私攝影的創作方式和表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應該多元化,多角度地進行創作。芬蘭裔美國籍攝影家阿諾·拉斐爾·閔奇恩(Arno Rafael Minkkinen)的作品更有創意,更與眾不同,他把自己的私人空間巧妙地和藝術創作聯系在一起,富有聯想,人與景,人與物,人與大自然構成了藝術化的私人領地。在麗水攝影節上,80后的攝影師楊羽的作品,也把私人物品,私人感受,夢境場景,孤獨生存等這些原素融入創作中,得到一種空靈的私攝影作品。
總之,私攝影創作將會得到越來越多的攝影藝術家的關注和研究。我期待豐富多彩的那一天。
(編輯: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