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圓書藝夢 把臂上層樓
寄語北京書協三十周年
彈指一揮間,北京書協已經走過了30個春秋。30年來,北京書協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邁著堅實而有力的步伐,一步一個腳印地穩健向前走,可謂成績輝煌,令人鼓舞。理事和會員代表紛紛來稿回顧歷程、展望未來,寄語北京書協三十周年。
書法鑄造的文明胸懷
□ 楊春燕
北京書協迄今已經成立三十年了,三十年的歷程,確實應該認真回顧、好好總結。回首一路走來的足跡,不僅是坎坷進取的歷程,更是從開始一路走來的前輩同仁共同努力,取得光榮與勝利的歷程。尤其是近十年來,北京書協根據中國文化發展的形勢和任務,以積極執著的精神和不斷創新的思維連續舉辦了諸如北京國際雙年展、北京電視書法大賽等重要活動,并使之成為標志性的品牌活動,為繁榮豐富首都的文化生活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為北京書協今后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是從八十年代中期參加書協活動的,對北京書協的發展、繁榮可以說看在眼里,也記在心里;震撼著自己,更感動著自己。當看到有如此之多的前輩同仁、書藝同道參與其中,有如此之多熱愛中國傳統藝術的廣大民眾參觀展覽,我為首都書法文化的這種人民性、群眾性感到一種由衷的自豪。
作為一個女會員,非常感謝北京書協多年來對女書家的關愛,很希望書協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多注重女會員的發現與培養,面向基層女書家打造平臺,使女會員的整體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同時還要注重新老會員不僅在書法技藝上得到提高,更要在思想文化、綜合素養上鑄造新境界,鑄造大中華古老至今的文明胸懷。祝北京書協在全體會員的齊心努力下,辦成首都人民、乃至全國人民的書法之家、文化之家。
上行下效 關注郊縣書友
□ 黃添喜
北京書協成立三十周年是個值得慶賀的里程碑時刻。三十年來,特別是近十年,北京書協對推動和提高遠郊區縣的書法水平做了大量切實可行的工作。以林岫主席為首的主席團成員更是身體力行,無論是走基層,還是下鄉慰問,都讓遠郊區縣的書法愛好者感受到北京書協的凝聚力。特別是在會員發展問題上,我體會頗為深刻。
早期北京通州書協會員在北京書協會員的份額屈指可數,而且,每兩年才有那么一兩個發展指標,但就是這一兩個發展指標到了基層書協,還要通過行政領導的層層報審。因此,在北京書協會員的發展上,遠遠不能滿足郊縣書法事業發展的需要。
我是1993年從外地調入北京的,盡管我當時已經具備了入會條件,但卻很長時間不能如愿。林岫主席及新的主席團班子上任后,改變了故有的會員發展模式,放開了會員發展的步伐,我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在北京書協的關愛下,我終于成了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我非常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榮譽,非常關注身邊書法愛好者的書藝進展,希望更多的書藝愛好者享受到新政策所帶來的益處。
近年來,通州書協會員通過參加北京書協主辦的電視書法大賽、“美麗鄉村”書法藝術展及每年一屆的書法篆刻精品展等系列品牌活動,無論是參展數量,還是參展作品質量,都得到了穩步提升。現在的通州書協已擁有北京書協會員六十余位,這個量變的過程應該是北京書協關注民生的體現。
在我們為成績喝彩的同時,更要放眼未來,力爭團結攜手再創新高。在此,對北京書協今后的工作,提出以下建議:
1、現代科技的發展讓各種信息迅速傳遞,北京書協的《中國書法學報》雖能比較全面地報道北京書協最新的活動情況,但和互聯網相比較,紙媒與網媒相比,信息傳遞比較滯后。建議重視北京書協網站這個網絡平臺,還可以輔以微博、微信等現代通訊工具,以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
2、持續了四屆的“美麗鄉村”書法藝術展(含六城區書法展)是一個面向基層,發現和提攜書法人才的活動。譬如通州書協,就有十六位會員分別通過參加“美麗鄉村”書法藝術展和北京書法篆刻精品展而加入北京書協。此類展覽的參展作品系基層書協推薦,因此,很多已加入中國書協或北京書協的會員水平較高,占據了一定投稿入圍的份額,怎樣能騰出更多的空間,滿足更多書法愛好者的參賽需求,也是一個需要協調的問題。
3、建議在已有品牌活動的基礎上,考慮適時舉辦老年、婦女、教師、公務員書法篆刻展,可讓基層書協承辦,以減輕北京書協人員少、工作重的現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