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下午,紹興,三年一度的中國書法最高獎項“蘭亭獎”在此揭曉。此次共有30余人獲獎。其中,獲終身成就獎的是3位老先生:劉藝、尉天池、陳方既。書法界人士普遍認為,他們獲獎是實至名歸、眾望所歸。
劉藝:書壇評審機制的奠基者
劉藝給人的印象一直是溫和、正直、踏實,在終身成就獎揭曉的第一時間,他感謝了各方對他的關懷和幫助,極為謙遜。生長在藝術世家的他,自小便對繪畫有著濃厚的興趣,已習書79余年。時至今日,年逾八旬的他仍是每天堅持習書,這種精神令人敬佩。
劉藝除了在創(chuàng)作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書法理論研究上的成績也是不容小覷的。在上世紀80年代,他曾對書壇創(chuàng)作傾向的問題發(fā)表了多篇論文,體現(xiàn)了他極為清醒的思考和正確的判斷。此外,他在中外書法的比較研究上也是碩果累累,他的著作《中國書法在大陸以外的發(fā)展與演變》和《中日書法的比較》在當時都引起過極大的反響。
劉藝另一項成就還體現(xiàn)在他對于中書協(xié)書法評審機制最初設立時所做出的貢獻。中國美協(xié)副秘書長、中國書協(xié)理事張旭光說:“我非常敬佩劉藝先生的人品。劉藝先生是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創(chuàng)作評審的奠基人,我們后來所有的程序、條例、辦法等等,都是在劉藝先生那個時代從實踐當中逐步摸索、總結(jié)出來的。我們現(xiàn)在只是在這個基礎上來做,給我們的工作提供了非常好的條件。這一點對整個書法事業(yè)做出了重大貢獻。”
“人做不好,事就做不好,字也寫不好,最根本的就是先做好人。要像劉藝先生這樣堂堂正正地做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趙長青曾這樣說。
尉天池:書法教育的創(chuàng)始者
尉天池的行草作品具有激蕩、雄肆的氣質(zhì),筆畫的頓挫、線條的扭轉(zhuǎn)、通篇的跳躍感,仿佛讓觀者看到了徐渭作書的狀態(tài)。多年追習前人的精神,賦予了尉天池作品中獨有的氣息,他在中國草書界可謂獨樹一幟。
其實,在創(chuàng)作成就的背后,尉天池在書法教育領域所做出的貢獻更值得矚目。1960年在南京師范學院畢業(yè)后,他至今一直致力于書法高等教育的工作。1985年尉天池首先在該校成立了四年制的書法專業(yè),第二年他成為中國第一位書法教授。早在中國書法熱潮到來之前的六七十年代,他就已經(jīng)奔走全國多個省區(qū)市進行書法講座以及組織群眾性的書法活動。
此外,他還是位中日書法交流的使者,早年是日本文部省特聘的書法教授。曾多次參加日方舉辦的書法交流、展覽活動,并撰寫有關中日書法的多篇論文,在海內(nèi)外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他在一篇名為《中國書法的民族性及國際交流》中總結(jié)出了中國書法所具有的國際性審美意義,道出了書法具有的純欣賞性和中西文化溝通對于書法藝術在西方傳播的重要性。
對于現(xiàn)在書法由于實用性淡化而引發(fā)的討論,他在“蘭亭獎”結(jié)束后的采訪中明確地說道:“書法作為一門藝術,不會退出歷史舞臺,更不會消失。因為書法是中國審美領域中的獨特創(chuàng)造和偉大貢獻,是中國民族精神的依托。不認識中國字的外國人也能從中國書法的形式、節(jié)奏和韻律產(chǎn)生若干聯(lián)想,從而獲得審美感受。”
陳方既:書法美學研究的集大成者
此次獲“蘭亭獎”終身成就獎,是陳方既第二次獲得這一書壇最高獎項了,第一次是在2001年首屆的書法“蘭亭獎”上,他以一篇《論書卷氣》獲得理論獎。這篇文章從書卷氣的定義以及書卷氣產(chǎn)生的文化背景等問題做了相關探討。這是近現(xiàn)代書壇第一次把“書卷氣”上升到中國哲學層面上來探討的文章。
陳方既是一位在藝術上造詣頗為全面的藝術家,他的藝術成就涉及書法、版畫、年畫等眾多領域。他的早期的版畫作品獲過不少獎項,且被美術機構(gòu)收藏。從80年代開始,他開始著力于書法理論,尤其是書法美學的研究上。在《漢字書寫何以能成為藝術》一文中,他從文字的象形美特質(zhì)到實用性,再到藝術層面都做了較為詳盡的闡釋。《氣息論》從書法的認識和接受史上論述了氣息對于書法的重要性。《書法是抽象造型藝術》等多部關于書法美學的文章、專著都是此研究領域中不可繞過的經(jīng)典之作。
【新聞鏈接】
歷屆蘭亭獎
終身成就獎
獲得者
第一屆:啟功、潘文蘭
第二屆:王學仲、李鐸、沈鵬、歐陽中石
第三屆:劉江、沙曼翁、孫其峰、姚奠中
第四屆:劉藝、尉天池、陳方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