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開幕式現場
3月31日,書法家卜希旸的書法個展在北京開幕,展覽展出了卜希旸近期創作的甲骨文、金文、石鼓文以及楷書、行書、草書等各書體作品近百件,書法界、文化界人士與書法愛好者近兩百人出席了開幕式,中國書協理事、北京書協副主席龍開勝,北京書協理事嚴曉明到場祝賀。
卜希旸在開幕式上談到了自己的書寫態度,那就是“苦學”,并說“從事任何一門藝術,人的一生都應不斷學習,除非不能動了,沒有辦法寫沒有辦法畫了,否則就應勤學苦練,就像李可染先生強調自己是苦學派。面對眾多評價,我覺得都是鼓勵,但談到苦學我是感受至深。”
據了解,雖然已年近七旬,卜希旸依然將“苦學”精神貫穿于自己的書寫中,有時能從早到晚站著寫書法十多個小時。此次展覽獲得的肯定也讓卜老先生感到欣慰,他說:“這個展覽是我在書法專業里筆耕半個世紀的小結,這么多年寫過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篆書、楷書、行書、草書,向書法愛好者做一個較系統的匯報,作為‘白發學童’我還要繼續努力。”
卜希旸是一位書法教育家,他對書法的起源和發展脈絡有著深入的研究,所以他的書作中可以看到從甲骨文、金文到大篆小篆,再到楷書、行書都有很深的涉獵和研究,他的作品展現的是中國書法藝術發展的全過程,這是卜希旸書法的最大特點。
卜希旸談到自己半個多世紀的書法學習時,認為家學和師承是兩條重要的線索。在半個多世紀的書法研習過程中,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是卜希旸所堅持的。他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首先是中國的漢字,從象形文字到草書其實是很內在的聯系,他認為從事書法教學更要延續中國整個傳統的脈絡。
對于2013年剛剛出臺的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政策,卜希旸并已做了很多工作,例如首都師大初教院組織的書法老師的培養,卜希旸已經幾次前往進行講課,同時擔任北京朝陽區校外書法教育的導師,他認為能為幫助少年兒童寫好字這個事業做微薄貢獻是他既榮幸又開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