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的過濾、報道的嚴謹方面,還是傳統(tǒng)紙媒具有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網絡和紙媒不存在沖突,只能說是各具優(yōu)勢,二者取長補短,將會給今后書法的發(fā)展拓展更大的空間。
近些年,隨著書法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對于展覽訊息、名家的最新動態(tài)及成果、書壇熱點問題的討論等,牽動著每一位學書人的心。在書法領域,原來人們往往是通過雜志、報紙等傳統(tǒng)紙媒的方式來獲取信息。現(xiàn)在信息更新速度極快,大眾也希望以更快更靈活的方式來獲取有關書法的最新消息。因而在民間,各類書法網站便在這種大環(huán)境中自然而然地涌現(xiàn)出來了,現(xiàn)已達到幾十家之多。橫向比較來看,同為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中國繪畫類網站就沒有如此之多的數(shù)量。這是為什么?究其原因,或許主要還是因為書法的入門門檻較低的原因。中國字大家都會寫,但中國畫在短時間內就不一定能畫好了。
時代催生書法類網站
記者瀏覽了諸如中國書法網、書法空間網、書法江湖網等網站,欄目眾多、訊息量大、圖片量多質精以及與當今市場的緊密貼合是對其最大的感受,感覺頗像小型的書法博物館。有網友打趣地說:“第一次上書法網站會有種云里霧里的感覺。這么多的信息,容易讓人面臨選擇困難癥,這是網絡的優(yōu)勢,但也是劣勢。就好像買字帖一樣,原來沒有錢也沒那么多品種可學,有時手里就那么幾本字帖,但是這樣反而對于精習一家提供了很好的條件。”這句玩笑話也不無道理。
網上言論可以相對自由很多,但人群組合也很復雜,大到很有名氣和修養(yǎng)的名家,小到草根、從未入門的初學者,任何人都可以參與,發(fā)表自己的言論。“如果在網上搞展覽就要有很好的心理素質。因為平常聽到的都是好話,但是網上不管你是什么官銜都要任人評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民怨太深,大家在網上發(fā)表對某種現(xiàn)狀的看法,言辭中難免會有激烈的成分,但只要不涉及政治話題和人身攻擊都沒有什么問題,哪怕評論某個書家的字差一點都沒事,畢竟每個人的審美都是不同的。” 中國書法網版主車帝麟說。此外,網站言論的尺度還與網站定位有關,比如一些喜歡給名家捧場的網站,自然不允許涉及過多的批評言論。
書法類網站很多,但是形式和欄目設置的雷同感是現(xiàn)在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這里面就涉及到辦網站的人的側重和著眼點了,比如書法空間網注重文獻、資料的整理和呈現(xiàn),中國書法網偏重為書家提供展示、交易的平臺,書法江湖網多有批評的聲音,中國書法家網則是眾多書法家用于宣傳的陣地,中國西泠網在篆刻藝術方面更有優(yōu)勢。一個網站必須有自己的特色或招牌欄目,否則時間一久,就會被湮沒在眾多網站之中了。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此類網站的增多,人們已經開始逐漸褪去對其初生時的新鮮感,就好比藝術展覽,剛一出來的時候人們都極為熱烈地去參與,時間一久也就對此習以為常了。現(xiàn)在網友開始學會有選擇地關注或尋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了。據(jù)介紹,目前在各書法網站上發(fā)帖和交流的次數(shù)已經出現(xiàn)退潮的現(xiàn)象。但就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來看,這種“唯我所用”的心理很正常,反映了學書人群更為理智和成熟的態(tài)度。
生存現(xiàn)狀亦喜亦憂
據(jù)中國書法江湖網負責人牛子介紹,開辦一個網站其實不難,花一點錢注冊個域名,做個網站程序,然后根據(jù)需要購買相應大小的空間,做好備案審核,就可以運營了。如果是個人維護,剛開始一年數(shù)千元的費用應該是足夠的。但隨著會員的增加,需要不斷地擴容空間和網絡帶寬。因為藝術交流需要的圖片容積和下載流量要遠遠大于文學類網站,因此選擇合適的帶寬環(huán)境對于網站的運營顯得非常重要。
“現(xiàn)在的書法網站大多是個體戶,自己出資。我們這些版主都是免費打理的,都是因為喜歡才做的。好多網站都用‘中國’字頭,聽上去好像做得很大的樣子,但是事實不是這樣的,我們不像雅昌有自己的專業(yè)團隊,而且大部分網站是沒有盈利的。”車帝麟坦言。
據(jù)他們介紹,要吸引一部分志趣相投的人參與其中,其困難程度遠遠大于經營一家娛樂性網站。書法網絡要想做出點成績,在運營前期所投入的時間成本都較高。而且隨著網站的擴容,網絡維護費用也隨之增大,想在幾年之內能有所回報是不可能的。牛子說,他在經營書法江湖網站期間,就看到過很多書法類網站的乘興而開、敗興而閉。目前來看,做得有些特色、能正常運轉的書法網站其實不過四五家。所以,做書法網站的人一般都有自己的固定職業(yè),而不是單單依賴于做網站生存。
雖說如此,這些網站也有各自的生存之道。據(jù)幾位網站的負責人介紹,現(xiàn)在網站主要是通過三種方式獲得收益:
一、網上商店。比如中國書法網下屬的就是琉璃廠在線,這些網店包含有很多店鋪,經營物品主要集中在三方面:書、畫、印作品,文房四寶,古玩及古舊圖書等。
二、網絡教學。在網上發(fā)布招收學生的信息,讓大家通過視頻、在線交流的方式來學習書法,這種方式改變了以往大家面對面的交流方式,非常便捷。
三、網絡展覽。記者看到幾乎每個書法網站的首頁都會在醒目位置單辟很大一塊地方發(fā)布一些書家的作品拍賣、網絡展覽的信息。書家水平高低都有,根據(jù)發(fā)布時間、內容長短、面積所占大小,從最高200元至3000元左右不等。據(jù)說每天都會有一些書家打電話要求加入,可見當今書家對于自我宣傳的重視程度。其實這也是一種連帶效應,網站越做越大,影響也會越大,刊登信息的人也會越多。
在網上辦展和現(xiàn)實中辦展差別很大,網絡展覽最大的好處是受眾面廣,現(xiàn)實中展覽的觀眾多是由邀請的嘉賓和自由觀展群眾組成,但網上展覽任何人都可以隨便瀏覽,并且可以和作者進行在線互動。此外,網絡展覽不像現(xiàn)實中辦展花費那么多的人力、物力、財力,這也是書法網站在這方面的巨大優(yōu)勢。
與紙媒并行發(fā)展
計算機網絡時代對文化的普及、新聞訊息的流通速度都有很好的推進作用,有不少人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書法媒體領域網絡有可能會代替紙媒,其實不盡然。比較來說,在新聞和展覽方面,網絡或許更具優(yōu)勢。就圖片來說,報紙、雜志的版面畢竟還是有限的,但是網絡可以隨便上傳,而且圖片質量相對較高。網站的話題討論互動性強,也是紙媒所不能替代的,而且可以有效地避免話語權壟斷現(xiàn)象。此外,就雜志和報紙的出版周期來看,在時效性上相對滯后,新聞有可能變成“舊聞”,這也是紙媒現(xiàn)在略顯尷尬的處境。
但話說回來,在信息的過濾、報道的嚴謹方面,還是傳統(tǒng)紙媒具有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大部分網友覺得在網上讀長篇大論的學術文章會很累,還是讀紙質的比較舒服,而且書法是與各種藝術相關聯(lián)的,對筆墨紙硯的玩賞、書寫時的情緒和感覺等多方面,都是網站所不能給予的。所以網絡和紙媒不存在沖突,只能說是各具優(yōu)勢,二者取長補短,將會給今后書法的發(fā)展拓展更大的空間。
書法網站是快餐時代的寵兒,辦站容易,但堅持做出特色,顯得更為重要。“網站面臨的困難在于網站人群對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某種堅持,因為有堅持,才會帶來更大的阻力與困境。”牛子的這席話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