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四年整理編輯,《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貳]》卷日前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問世。學者指出,迄今保存最完整的簡帛《老子》古本出版問世,學術意義和文化價值重大。
《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被譽為繼“馬王堆帛書”、“銀雀山漢簡”之后問世的又一座漢代典籍寶庫。它2009年從海外回歸入藏北京大學,其中包括3300多枚,基本涵蓋了《漢書·藝文志》所劃分的“六藝”、“諸子”、“詩賦”、“兵書”、“數術”、“方技”六大門類。西漢竹書對于中國上古歷史、思想、文化、科技、書法藝術等領域的研究均具有重要學術價值。
尤其令人矚目的是,竹書中發現了迄今保存最完整的簡帛《老子》古本。據統計,竹書《老子》現存竹簡221枚,5300余字,其殘缺部分僅60余字。
迄今為止,我國已發現8種出土和傳世的《老子》版本,其中包括著名的“郭簡”“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敦煌本”“傳世本”,等等。學界指出,西漢竹書《老子》的文本形態介于帛書本與傳世本之間,是一個處于“定型”階段的完整而精善的《老子》。
承擔《老子卷》整理工作的北京大學副教授韓巍稱,西漢竹書中的《老子》包括完整竹簡176枚,殘斷竹簡105枚。經過拼綴,共有完整及接近完整的竹簡221枚,殘簡10枚,另有兩枚完整竹簡遺失。
此外,在竹書《老子》兩枚竹簡的背面寫有“老子上經”和“老子下經”篇題,這是《老子》書名在出土簡帛中的首次發現,也印證了有關《老子》稱“經”的文獻記載。
據悉,《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自2012年底開始逐卷陸續出版,全書分為七卷。此次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貳]》(《老子》卷圖版內容非常豐富,首次收錄竹簡背面劃痕示意圖,還附有簡冊照片的完整復原圖拉頁,使讀者能一窺竹書《老子》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