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徒間正在切磋交流。
連興社演出現場。
今年央視春晚和元宵節晚會上,郭德綱的表演讓大江南北再次掀起對相聲這一表演藝術的關注熱潮。而令銀川人欣喜的是,寧夏第一家相聲茶社“連興社”從2011年6月開業以來,堅持每天不間斷的演出,讓市民能夠在第一現場感受到茶社相聲的文化與魅力。
古色古香的茶社里擺放著20多來張四方桌,一把扇子、一條手絹,演員穿著長袍馬褂亮相了,臺下的觀眾喝著蓋碗、嗑著瓜子,時不時與臺上演員搭個話茬,互相逗樂……3月2日,記者走進“連興社”,感受到由這里傳遞出的不一般的傳統文化底蘊。“連興社”沿用的是戲班“班主”制的管理方式,“班主”李松巖是來自天津的著名相聲演員,他自豪地說,“連興社”不僅培育了銀川的演出市場,也培養了一批相聲表演人才,“連興社”會把根扎在銀川,等若干年銀川的相聲藝術發展起來了,人們不會忘了這個名字。
“班主”李松巖的“相聲創業”
在采訪中,“班主”李松巖掀起神秘“面紗”。他是地地道道的天津人,祖父李潔塵、父親李伯祥都是知名的相聲演員。李松巖4歲起隨父學藝,12歲時拜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高英培為師。1978年年底,他入伍參軍,于成都部隊文工團當相聲演員,1983年他轉業回天津后,在津、京兩地從事相聲演藝和影視工作,每月僅靠成熟的演出市場就收入不菲。那么,他為什么要在年屆五旬時來銀川白手起家開設相聲茶社呢?
李松巖講,2011年年初,他受邀來銀川演出,結果熱情的觀眾用掌聲歡迎他連連返場,散場后一位老先生拉住李松巖說,他1958年從天津來銀川,就再也沒有走進過相聲茶社,有生之年要是能在銀川聽到京津風味的茶館相聲就心滿意足了。李松巖發現,西北五省區的省會(首府)城市中,唯獨銀川沒有相聲茶社。瞄準這個空白點,他毫不猶豫地決定在銀川讓事業重新起步。他認為,相聲在京津地區雖然發達但已經到了頂點,而銀川是從零開始,雖然會走得很艱難,但每一步都是在向上發展。
一場演出改變了李松巖的人生規劃。演出結束的半個月后,他再次返銀,很快找好營業場地,2011年6月,“連興相聲茶社”亮起了招牌。然而,剛剛起步的“連興社”步履維艱,由于選擇的地段不好等原因,經營可謂慘淡。“少班主”王硯晨說,有很長一段時間每晚都是只來兩個觀眾,以前聽郭德綱的相聲里說德云社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景,還以為是編的段子,直到自己親身經歷了才知道是真的。一年半的時間里李松巖搭進去了100多萬元。這種情況直到去年11月“連興社”搬遷到寧夏文化館后才有所好轉。對此,李松巖顯得很淡定,“如果‘連興社’一開始就爆滿那就壞了,新鮮期一過就會被人們淡忘,這需要培育的時間。在京、津一個相聲茶社起碼得有六七年的時間才能立穩腳跟,‘德云社’也是摸爬滾打了10年才闖出名頭,‘連興社’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就能有這么大的起色,已經比我預想的好很多了。”
“草根”圓了相聲舞臺夢
“連興社”象是一塊磁石,不僅讓愛聽相聲的市民上了癮,也讓曾經把說相聲當做夢想的年輕人牢牢地吸聚在一起。去年8月,連興社舉行拜師儀式,5位相聲演員王硯晨、張硯軒、張硯磊、劉硯虎、楊硯琪拜李松巖先生為師,當時全國著名表演藝術家劉蘭芳、李金斗、李伯祥等來銀,見證了拜師儀式,而這些徒弟基本上都是半路出家,沒有過多的基礎和根底。
“少班主”王硯晨今年27歲,是河北人,他曾在就讀河北大學時參與創建了相聲社團,自工作后便與相聲再無交集。兩年前他來銀工作,得知“連興社”開張的消息后,他二話不說就加入進來。張硯磊今年33歲,他說自己從小就是個相聲迷,家里收藏的相聲CD碟就有一箱子,接觸到李松巖后他軟磨硬泡,最終如愿以償地拜進師門。戲劇性的是,他原本是我市一家醫院的醫生,一天他接診時,一名病人見到他驚詫地說,你不是說相聲的嗎,怎么在這兒坐著?為了能圓自己的相聲夢,他不惜放棄專業轉到院里的行政崗位上。
李松巖說,在國內的相聲“園子”里,拜師、收徒是頭等的大事。所謂“師父看徒弟三年,徒弟看師父三年”,是一件莊重而嚴格的事,拜了誰的師門等同于是自己的身份證明。師徒情同父子,師父有義務教授技藝,且徒弟要是惹了事,這一行當里的人先要找到師父。而徒弟也要向師父盡諸般的禮儀。正是因為這些傳統文化的積淀,讓“連興社”里流淌著彌足珍貴的親情。王硯晨說,師父就是父親。俗話說“寧給一錠金,不給一錠春”,意思是說,相聲的技巧、技法特別多,學一輩子也學不完、學不到,所以別人寧可給你錢也不會告訴訣竅。而自己遇到了師父李松巖,不用自己再悶頭苦想四處尋覓,師父將技藝毫無保留地傾囊相授,自己傳承下來將來也有義務繼續傳遞下去,從這個意義上講,師父有了比父親更深的含意。而且師兄弟之間的感情也是不一樣的,師哥的話一定要聽,這可以說是“家族式”的管理模式。
王硯晨說,經營慘淡的那段時光成為大家共同的磨練,一起受過窮、挨過苦,沉淀下來的這些人都是愛相聲愛到骨子里了,打也打不走。在很長一段時間,大家搭上全部的精力,而且沒有得到實質性的物質回饋,但大家都能遵從自己內心的選擇,這種選擇本身就是一種力量。王硯晨表示對未來的演出市場很有信心,他們將繼續以挑動銀川市民的“快樂神經”為己任,也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機遇融入到銀川市民的文化生活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