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象北相——人物畫展”海報
3月24日,“南象北相——王贊、周京新、張江舟、王穎生人物畫展”在中國國家大劇院拉開帷幕。
參展的四位畫家均為當代畫壇頗具創新精神的藝術家。展覽展出的百幅作品均為四位藝術家的近期創作。作品以城市人物形象為主,展示了城市人物的新生活、新面貌和新氣象。
展覽以“南象北相”為名,指的是無論畫家來自南北,都在人物畫的造型上展示了當代的新象,更有鮮明的時代文化貌相。展覽在國家大劇院展出,聯系當代舞臺上異彩紛呈的戲劇與歌舞,聯想舞臺空間中千姿百態的人物性格與角色,可以品味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的各種況境,當然,更能夠于他們的筆墨語言中感知中國畫藝術的當代發展。
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至4月8日。
張江舟
張江舟,男,1961年生,祖籍安徽。現任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院委、研究員。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文化部優秀專家、文化部美術系列高級職稱評委、全國美術作品展覽評委,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作品《熱血12.9—北平12.9學生運動》入選“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其他代表作品有《大夢典》、《日全食》、《花逝》、《傷戀》、《極地光》、《流螢谷》、《殤?戊子記憶》系列、《高地》、《士兵》、《邊地風情》系列等。2013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生命墨語》大型個展,并在全國巡展。
目前,張江舟已出版個人畫集二十余種,理論專著兩部,大量作品參加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并獲獎。
在新的文化條件下,新一代畫家都意欲在創作的觀念與方法上超越傳統和前人,用當代人的眼光和視角表現社會的變遷和時代的精神,用綜合的藝術素養構筑新的藝術意境,張江舟在當代水墨的探索中就表現出這種銳意進取的勇氣。他深知水墨的“當代性”在于對現實投以文化的關切和在語言的表達上提升精神性的含量,例如,在汶川大地震發生的日子里,他在災難的現場感受到生命的毀滅與意志的力量,從而以系列的作品表達生命之殤和命運的抗爭,用超現實的敘事手法揭示了悲愴與崇高的主題。
當生命的激情注入筆端之際,張江舟筆下的人物便有了超越俗相的表征。他的筆墨語言在恣意的書寫中揮灑,線條與墨色交織成混沌的影像,在動態中成為生命的團塊。他善于控制墨色的明度,運用高級灰的色澤和斑駁的光影,使作品充滿生命的交響。
范迪安
王穎生
王穎生:出生于1963年,河南沈丘人。現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壁畫系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協壁畫藝委會委員、國家畫院特聘研究員。2003年~2004年被國家基金委選派至俄羅斯圣彼得堡列賓美術學院梅里尼可夫工作室訪問學者。
作品曾參加全國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屆全國美展;深圳國際水墨雙年展;水墨延伸——中國畫肖像展;水墨本色第一、二屆展;中國藝術研究院2001中國畫提名展;北京首屆國際美術雙年展;第一、二屆全國壁畫大展。 獲第八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展最高獎,第九屆全國美展優秀獎,第十屆全國美展銅獎,北京首屆國際美術雙年展中國青年藝術家獎,第十一屆全國美展金獎。2005年被北京市委宣傳部評為“德藝雙馨藝術家”。
出版有《走進畫家——王穎生作品集》《60’一代——王穎生作品集》以及合集多種。
王穎生具有極強的人物畫造型能力,他曾經花大氣力研究中國古代大型壁畫的人物造型和傳統的肖像畫,又勤奮于日常生活經歷中的人物寫生,煉就了一手嫻熟的線造型本領。他的理想是重新恢復宏大的人物畫場景創作,用以表達古今的對話與中西方文化的交融。近十多年來,他以“踱步”為主題,將古今中外的眾多歷史人物和藝術形象匯為一個跨越時空的世界,這部作品隨著他的思考而不斷深化,至今尚在繼續之中。
對都市青年的表現是王穎生的擅長。他以敏銳的感覺捕捉當代都市生活中人的儀態和神情,構圖大方別致,下筆果斷而又充滿感性。用傳統人物畫的線條筆法難以解決現代著裝的人物造型,他因此在用線上創新,變“古法”為“今法”,使筆線既準確塑造人物與景物的形體,又洋溢出舒朗明快的當代品質,在筆線的基礎上巧施淡雅之色,傳達出當代都市生活的清新氣息。
范迪安
王贊
王贊,江蘇揚州人。現為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委會委員,浙江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畫學會創會常務理事,浙江省中國人物畫研究會副會長。
作品曾參加第七、八、九、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第二屆中國體育美術作品展;國際茶文化美術作品展;中國新文人畫96展;98上海國際美術雙年展;中國現代水墨畫展;北京中國美術館“水墨本色”邀請展;成都“世紀之門”邀請展;2001年中國畫年展;上海“水墨狀態”邀請展;北京炎黃美術館“水墨本色”第二屆邀請展;杭州“春雨江南”畫展;第一、四屆全國中國畫展;2012大同國際壁畫雙年展等,并在展覽中多次獲獎。
2011年在揚州美術館舉辦“知止后返——王贊藝術作品展”。出版個人畫集、合集多種。
王贊就學和工作于南方的中國美術學院,那里有以林風眠、潘天壽為代表的老一輩藝術家開創的學府文脈,也有新中國浙派人物畫創作的積累,在這種學院精神的熏染下,他循法正道,宏揚正典,形成了全面的藝術素養,以新型的文人畫為理想,在藝術上體現知識分子的真摯情懷,用大批人物畫創作展現了新的學術高度。
天、地、人的情景交融,人與物同在,神與物同游,是王贊作品的突出特點,也是他的情感歸宿。無論是表達歷史主題還是描繪現實人物,他的作品總有歷史感與當下性的并重,在對歷史的沉思中將視線駐落于現實,在對現實的體驗中寄注歷史的意識,所以他的作品呈現出一種古今交疊的意象。他鐘情于闊略的用筆,以勁率的線條塑造形象,同時將水墨的寫意性、抽象性與造型的寫實感結合起來,成為表現性和精神化的語言,為中國畫人物畫書寫了新的篇章。
范迪安
周京新
江蘇省國畫院院長,藝術委員會主任。
南京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委員。江蘇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南京市美術家協會主席。政協江蘇省委常委。江蘇省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江蘇省中青年德藝雙馨藝術家。江蘇省高校教學名師。享受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中國國家畫院特聘研究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特聘美術創作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中國畫作品獲得第六屆全國美展銀獎,第七屆全國美展銀獎,第八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第九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獎,第十屆全國美展銅獎。
金陵自古多奇才,周京新堪稱當代金陵畫壇的一位奇才。他當年在水墨人物畫上筆出驚人,以極具個性的筆墨造型沖破傳統模式,彰顯創新膽魄,不僅成為金陵畫壇的藝術“黑馬”,也在整個中國畫界產生強烈反響。他的藝術一路走來,與其說是走向寬闊,不如說是走向精深,就像西方現代藝術先鋒派的做法一樣,將某種藝術形式不斷推向極致,成為獨樹一幟的語言。
周京新藝術的鮮明特征在于他的“純粹水墨”,在于他極具表現力的筆法墨痕,也在于他用單純的語言表達單純的人物。他的作品以水墨肖像為專攻,集中研究用筆的強度,將書寫性與塑造感結合起來,筆筆有感覺有造型,在筆墨的肌理和水色的暈化中疊印人物的身份與性格,強化了人物和筆墨的雙重存在。
他筆下的人物漲溢畫面,直逼眼簾,讓人不能忽視那些生命的存在,可以說,這是一種筆墨的“直面人生”。
范迪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