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藝>美術>美術評論

      公共藝術:為所有人的藝術

      時間:2013年09月11日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何建為
      0

      許江作品《共生會否可能之一》參加了今年6月在福建漳州舉行的大型公共藝術展覽。

        9月6日,一只身高18米的“大黃鴨”在北京園博園展出,9月26日將移師頤和園。荷蘭藝術家弗洛倫泰因·霍夫曼的這只“大黃鴨”從今年5月“游”在香港維多利亞港時,就受到了內地許多人的關注,多座內地城市都向霍夫曼邀約展出他的“大黃鴨”。甚至,在這只正版“大黃鴨”未到來之前,內地多座城市就出現過“山寨鴨”。一只“大黃鴨”掀起了一場公共藝術“熱”。為此,新京報《新藝術》推出10個版的公共藝術專題,從北京出發,放眼中國和世界,走入這些年我們身邊的公共藝術作品。

        公共空間與公眾產生關系的藝術 

        對于公共藝術的界定,學界有著不一樣的理解。通常是指以任何媒介創作,且置放或附加于公共空間的藝術作品。例如人行道上的銅像,或是公園里的紀念碑。公共藝術也可包括公共空間里的各種藝術表現,例如建筑物;或是可以使用的物品與設施,如桌椅、路燈等。還有一種更廣泛的理解,認為只要是在公共空間與公眾產生關系的藝術樣式都是公共藝術,包括表演、歌舞等。它是與這座城、這里的人產生關系的藝術。

        因此,公共藝術的表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比如建筑、雕塑、繪畫、涂鴉、裝置藝術、行為藝術,甚至是節慶活動等。

        城市發展進程影響公共藝術 

        公共藝術的概念來自西方。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文化與媒體管理學院院長克勞斯·西本哈爾在今年6月福建漳州舉行的“新美學的崛起——公共藝術與城市文化建設研討會”上稱,在西方,公共藝術的歷史與藝術史是一樣悠久,擁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而進入到19世紀也就是工業化時期,公共藝術成為了一種總體上的所謂“回憶的文化”或者是“紀念的文化”組成部分。在歐洲的城市和鄉村,處處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紀念碑。

        直到20世紀70年代,隨著獨立的城市戰略或文化政策戰略,城市公共藝術的概念才誕生。

        西本哈爾認為,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城市公共藝術的發展有兩個重要的方面,一個方面就是文化政策的新觀點,認為文化應該進一步民主化,當時有個口號叫“為所有人的藝術”,或者“為人人的藝術”,當時的風潮是不管戲劇還是視覺藝術都走出劇院和博物館、走到街頭進行演出和展示;另外一個文化政策的背景就是從上世紀60年代末人民的生活方式的改變,很多的城市居民開始遷出城市中心,遷到郊區去住,同時興起了方便人們集中消費的大型購物中心,人們的生活方式就變成住在郊外,然后開車到城市的邊界地方的大型購物中心去買東西。這樣一來內城或者老城區就沒有太多人居住和生活,因此上世紀70年代初,一些城市文化政策的制定者他們希望通過公共藝術這種方式重新給老城區注入活力。

        公共藝術發展到今天,一方面作為藝術家進行社會參與和社會介入的形式存在,另一方面也被政府有意識地納入到城市營銷和城市發展戰略中。

        中國公共藝術關乎公眾權利和啟蒙 

        城市公共藝術概念與城市化發展是離不開的,無論是國外還是中國。中國雕塑家協會副會長孫振華認為,“在中國,公共性的提出,意味著中國社會正在發生深刻的轉型,中國民眾開始從新的角度考慮自己在公共空間中的權利問題。”他認為,中國是一個沒有公共藝術傳統的國家,因此,中國公共藝術有它的雙向性,一方面它表現為對公眾權利的尊重,表現為公眾權力的實現,同時,它又是公眾自身素質的提高,公眾文化藝術水平普及的一個重要手段;公共藝術在中國實現的過程也是對于中國公眾啟蒙的過程。”

        ■ 歷史進程

      希臘雅典衛城的帕特農神廟

        從古希臘、羅馬帝國到中世紀 

        具有宗教和政治權力象征性 

        早在古希臘時期,在城市公共空間里便有了具有宗教和政治權力象征性的作品。最大的典型就是位于希臘雅典衛城的帕特農神廟。這座神廟是供奉雅典娜女神的最大神廟,坐落在衛城中央最高處,在正中央供奉著黃金象牙鑲嵌的雅典娜雕像,高達12米。

        在羅馬帝國時期,統治者為了彰顯政治權力和宣傳的需要,在帝國領土上樹立起來成批制造的雕像。以個性化為特點的雕像是羅馬藝術最獨特的地方。

      意大利雕塑家多納太羅的銅雕《大衛》

        文藝復興時期(1400-1600) 

        教會和地方管理者的資助 

        意大利文藝復興是公共藝術的一個偉大時期。比起15世紀北部歐洲的藝術創新時期來說,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許多藝術品都是有資助的。這些資助來源于教會或是地方管理者。這些作品包括“歐洲繪畫之父”意大利畫家與建筑師喬托·迪·邦多納的斯科洛文尼教堂壁畫、意大利雕塑家多納太羅的銅雕《大衛》、米開朗琪羅的大理石雕像《大衛》和《哀悼基督》等。

      “巴洛克藝術之父”之稱的貝尼尼的《圣特雷莎的沉迷》

        巴洛克時期(1600-1700) 

        反對宗教改革的武器 

        17世紀開始的巴洛克藝術出現在天主教反對宗教改革最強烈之時的教廷所在地羅馬。在建筑上,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位于梵蒂岡的圣彼得大教堂,是全世界第一大圓頂教堂。在雕塑方面,有“巴洛克藝術之父”之稱的貝尼尼的《圣特雷莎的沉迷》。特蕾莎是反宗教改革的重要圣徒之一,雕像描述了一位天使把一支燃燒的金箭刺入。在繪畫上,則有彼得·保羅·魯本斯、卡拉瓦喬等大師。

      紐約的自由女神像

        18、19世紀 

        紀念雕塑盛行城市建筑勃興 

        18世紀和19世紀,由于天主教在藝術資助的削減,西方公共藝術更多是紀念主教、國王和特別的英雄人物。例如位于英國倫敦市中心特拉法加廣場的納爾遜紀念柱。這座高51.59米的紀念柱是為了紀念死于1805年特拉法加海戰的海軍上將霍雷肖·納爾。法國的凱旋門也是這樣的作品,它是拿破侖為紀念他在奧斯特里茨戰役中大勝奧俄聯軍的功績下令興建的。

        此外,還有一部分作品是城市建筑。在美國,這個時期有名的建筑有位于華盛頓的國會大廈,紐約的自由女神像和圣帕特里克大教堂。而在歐洲,公共藝術則是更多元,有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倫敦國家畫廊,新哥特風格的英國國會大廈,即威斯敏斯特宮,法國巴黎歌劇院、艾菲爾鐵塔等。

      藝術家安東尼·葛雷姆在英國紐卡斯爾北部所做的巨型雕塑“北方天使”。

        20世紀及以后 藝術樣式更多元 

        政治藝術 

        20世紀到現在,公共藝術在功能上、形式上和媒介上更廣泛了。政治的需求拓寬了公共藝術為宣傳服務的功能。也許公共藝術為政治服務做得最突出的就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藝術運動,這是由蘇聯領導人斯大林在1927年后為了國家工業發展的需要而發起的。這時期的海報、繪畫和雕塑等都是為了歌頌發展成就而創作的。

        與此同時,德國納粹獨裁者阿道夫·希特勒通過展覽的方式妖魔化猶太人,一場大型公共藝術展在慕尼黑舉行,展示了被禁的現代繪畫和雕塑,被納粹稱為“墮落的藝術”。

        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墨西哥,迭戈·里維拉、大衛·阿爾法羅·西凱羅斯和何塞·克萊門特·奧羅茲科三人發起了墨西哥壁畫運動,他們在公共建筑物上畫壁畫,宣傳墨西哥民主革命。

        還有一種20世紀出現的城市公共藝術形式是街頭壁畫,一些小眾團體為了抗議當權者而畫。20世紀七八十年代,在英國北愛爾蘭的貝爾法斯特、美國紐約、洛杉磯等地都出現了類似的公共藝術。這些都是為了強調一種政治立場。

        大地藝術 

        20世紀出現的比較新的公共藝術形式就是“大地藝術”(Land Art)或稱“地景藝術”。比較有名的有1970年由雕塑家羅伯特·史密森所創作的“螺旋形防波堤”。這是一件大地雕塑藝術品,藝術家通過對自然景觀進行人為改變,營造一個新的人工的藝術景觀。這件作品位于美國猶他州布里格姆以西30英里處,在大鹽湖北部。史密森用665噸玄武巖和泥土創造而成,螺旋長450米,寬4.57米,一直延伸到湖深處。

        涂鴉藝術 

        涂鴉的英文是graffiti,有“刮”的意思。對于涂鴉的定義一般界定為,公共或私有設施上的噴、涂等行為,可以是畫也可以是文字。涂鴉一般認為是非法的,這個非法性是針對涂鴉作品所創作的地方,而不是對創作的內容而言。代表人物有美國英年早逝的涂鴉藝術家讓-米歇爾·巴斯奎特。

        巴斯奎特的作品常把各種符號、文字放到畫面中,他作品都署有“SAMO”的名字,這個名字是20世紀70年代末紐約曼哈頓隨處可見的。

        傳統領域 

        現在的公共藝術其實還包括了傳統意義上的作品,比如紀念雕塑、建筑雕塑、壁畫等。例如,英國建筑師伊恩·里奇為愛爾蘭都柏林所建造的高121.2米的“都柏林尖塔”又稱“光的紀念碑”,當時是為了紀念所有為聯合國服役的愛爾蘭士兵。

        其中還有一件非常有名的雕塑作品——“芝加哥畢加索”。這是畢加索一個未命名的紀念雕塑,也是最有名的市政藝術之一。這座雕塑于1967年8月15日落成,高15.24米,重達162噸,花費35萬多美元,坐落在芝加哥市中心戴利廣場。當年畢加索并沒有收任何費用。這也是芝加哥市中心最早的大型戶外公共藝術品。

        當代藝術領域 

        現在活躍的許多知名當代藝術家也都做過非常有名的公共藝術。如讓·丁格力和妮基·桑法勒在法國斯特拉文斯基廣場的作品“斯特拉文斯基噴泉”,藝術家借由這個噴泉表達出俄羅斯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音樂風格。藝術家安東尼·葛雷姆在英國紐卡斯爾北部所做的巨型雕塑“北方天使”,高20米,兩翼54米寬,重20噸。這件雕塑所在的小鎮原本以煤礦業為主,后來逐漸衰落。藝術家在當地用煤炭鑄鐵,做這件作品,給當地居民帶來了工作機會,間接改善了人口外流降低失業率等社會問題。

        博物館——最偉大的現代公共藝術

        公共博物館和畫廊是現代社會最好的公共藝術。這些藝術機構給所在的城市或社區帶來了不容置疑的藝術“福利”。首先,他們的建筑本身的美感就是一個公共藝術品。類似法國巴黎的蓬皮杜藝術中心,還有西班牙畢爾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館。

        其中,蓬皮杜藝術中心是座后現代主義的建筑,整個建筑由縱橫的玻璃管道、碩大的玻璃墻體和錯綜的鋼架構成。

        其次,館藏的作品對于當地居民來說也是最好的公共藝術品。這些公共博物館和畫廊都藏有大量藝術品,無論是史前藝術,還是當代藝術,無論是繪畫、雕塑、版畫,還是裝置、影像等。

        對于任何領導者而言,保護和尊重這些紀念碑或文化中心,無論何時都是一種責任。

        ——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

        藝術是一種語言,公共藝術就是公開演講。

        ——喬納森·瓊斯(英國文化評論員)

      (編輯:黃遠)
      會員服務
      无码中文人妻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老人| 日韩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一区二区| 日韩欧群交P片内射中文| 免费无码H肉动漫在线观看麻豆| 18禁网站免费无遮挡无码中文| 久久ZYZ资源站无码中文动漫|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日本高清免费中文在线看|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青青 | 性无码专区| 国产在线无码精品电影网| 97无码免费人妻超| 亚洲JIZZJIZZ中国少妇中文 |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 蜜桃无码AV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国产情品久久| 一本色道无码不卡在线观看| A最近中文在线|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16|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8|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最近中文字幕完整版资源| 狠狠精品干练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日韩中文久久|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妖|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不卡电影|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 国产成人无码久久久精品一| 国产精品99久久久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丰满乱孑伦无码专区| AV大片在线无码永久免费|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专区|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2020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 无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国产日韩精品无码区免费专区国产 | 中文字幕av高清有码|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