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件魯青瓷珍品首次集中開展
時間:2013年03月10日來源:作者:
新華網濟南12月22日專電(記者 王海鷹) 始于宋代、名列世界四大青瓷之首的魯青瓷于21日在山東濟南展出了300余件歷史產品,這是自1972年魯青瓷重新研制成功之后,首次最集中、最大規模的展覽。
“光華朗潤魯青瓷,疑有天人捧玉卮。雪沫乳花浮午盞,靜參禪味吃茶時。”1973年,時任中國佛教主席的趙樸初先生如此評價魯青瓷。1982年,魯青瓷刻瓷在德國慕尼黑三十四屆博覽會上獲得金牌,這是中國陶瓷產品在國際上獲得的第一塊金牌。
展出現場,正在一尊魯青瓷瓶上雕刻“梅竹雙雀圖”的山東省陶瓷藝術大師王瑋告訴記者,魯青瓷刻瓷是刻瓷藝術一絕,它融繪畫、書法與金石篆刻于一體,僅憑幾把刻刀,一柄小錘便能在堅脆、潔光的魯青瓷上刻制出人物、山水、花鳥、動物、草蟲等。刻制的作品細膩高雅,立體效果突出。
“我完成一個作品平均需要一周時間,市場售價為幾萬元到十幾萬元不等,若是國家級的大師會更貴。”王瑋說,由于其獨特的窯變釉色和較低的成品率,近年來,魯青瓷創作的作品價格飆升,成為高檔收藏品的新寵。
由于工藝復雜,魯青瓷的釉色是在高溫1350攝氏度還原焰的燒制下窯變而成,因而瓷質具有天然的晶瑩溫潤、細膩柔和、似玉非玉之美感;釉面具有青翠欲滴、光華朗潤的特點,釉的顏色呈現一種天然的青,宛如東方古典美人的氣質與神韻。
(編輯:system)
“光華朗潤魯青瓷,疑有天人捧玉卮。雪沫乳花浮午盞,靜參禪味吃茶時。”1973年,時任中國佛教主席的趙樸初先生如此評價魯青瓷。1982年,魯青瓷刻瓷在德國慕尼黑三十四屆博覽會上獲得金牌,這是中國陶瓷產品在國際上獲得的第一塊金牌。
展出現場,正在一尊魯青瓷瓶上雕刻“梅竹雙雀圖”的山東省陶瓷藝術大師王瑋告訴記者,魯青瓷刻瓷是刻瓷藝術一絕,它融繪畫、書法與金石篆刻于一體,僅憑幾把刻刀,一柄小錘便能在堅脆、潔光的魯青瓷上刻制出人物、山水、花鳥、動物、草蟲等。刻制的作品細膩高雅,立體效果突出。
“我完成一個作品平均需要一周時間,市場售價為幾萬元到十幾萬元不等,若是國家級的大師會更貴。”王瑋說,由于其獨特的窯變釉色和較低的成品率,近年來,魯青瓷創作的作品價格飆升,成為高檔收藏品的新寵。
由于工藝復雜,魯青瓷的釉色是在高溫1350攝氏度還原焰的燒制下窯變而成,因而瓷質具有天然的晶瑩溫潤、細膩柔和、似玉非玉之美感;釉面具有青翠欲滴、光華朗潤的特點,釉的顏色呈現一種天然的青,宛如東方古典美人的氣質與神韻。
(編輯: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