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在當代——2013第九屆中國工筆畫大展”大型學術研討會8日在遼寧本溪舉辦,近30位來自全國各地的著名批評家、藝術家就工筆畫在當代的發展現狀和前景、工筆藝術在當代文化中的價值和意義等重大議題展開研討,為將于12月18日在中國美術館開幕的展覽進行學術預熱和理論準備。
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指出,“工”不僅僅指表現在事物的豐富性,不僅是形式上的工細精致,同時還有精神的深度,有文化的關切。 “比如說在當前我們說整個社會文化心態、生活、生態都很粗糙、急躁、浮躁的這樣一個情形下,我們是不是可以抓住工筆畫的‘工’字來做一下新解,不要把它看成是技巧的工整細膩,而是指‘工’的精神,在‘工’的過程中有深度的關懷,甚至把這一過程看成是一種藝術家勞動方式、藝術創作方式的獨特性,引導人們注意到‘工’后面所具有的文化意含,乃至對今天文化生活的啟發。”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邵大箴表示,中國的工筆畫的寫真寫實和西方的寫真寫實確實有不同的地方,但是也有相互呼應。工筆畫也可以吸收一些西方的寫實的功底,但要有中國的文化經驗。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殷雙喜認為,工筆畫是中國繪畫的主流主體。從壁畫一直到長卷,它的血脈是幾千年延續的,從這個意義上它代表著中國文化的一些根本性的東西,這些東西是什么,需要我們來發掘工筆畫的本質。
中國工筆畫學會代會長馮大中透露,這次大展非常重視學術建設,本次會議是大展召開的第三次學術會議,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他認為邀集眾多專家總結過去,前瞻未來,將為工筆畫藝術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學術基礎,在創作和理論上都能進一步豐富當代中國工筆畫的研究與創作,重新定義中國工筆畫在當代文化生態中的位置和價值,向世人展示工筆藝術發展的新風貌。
此次大展自從4月底正式啟動以來就引起工筆畫界和整個藝術界的的廣泛關注。相比已經舉辦過的前八屆工筆畫大展,本屆大展首次采用策劃委員會制度,用特邀、學術提名、公開征集三種形式邀約和征集藝術家參展,并強調將重點發掘和推出能代表中國工筆畫未來發展方向的中青年藝術家及其創新之作。
本屆展覽主題為“工·在當代”,意在關注工筆畫藝術和工筆畫藝術代表的文化傳承和精神力量在當代全球文化和中國文化生態中的存在,呈現當代工筆畫多元豐富的發展面貌,關注其在創作語言、文化傳承上的具體演進和在社會文化轉型中的獨特情境意識和面對的問題和挑戰。展覽將站在時代高度和理論高度,以新的學術標準和創新的布展形式展示中國當代工筆畫的最新學術探索成就,并配合深度的學術研討、推廣傳播讓美術界、文化界乃至全社會對當代工筆畫有全新的認識。
大展將于12月18日亮相中國美術館,展出約150位藝術家的300余件作品。
本次研討會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美術館、中國工筆畫學會聯合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