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2月6日至8日,由中國民協主辦,中國民協中國節日文化研究中心、杭州師范大學文化創意與傳媒學院、世界遺產保護杭州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承辦的“我們的節日·傳統節會與現代生活調研交流活動”在浙江杭州舉行。
中國民協副主席、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副所長安德明,中國民協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李倩,杭州師范大學文化創意與傳媒學院黨委書記陳勛,杭州國際城市學研究中心黨組成員、副主任杜紅心等有關方面負責人,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文旅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等高校和相關單位的23位專家學者,浙江、福建、江蘇、重慶等省市的民協代表參加本次活動。
12月7日,“我們的節日·傳統節會與現代生活”交流座談活動暨中國民協節日文化研究中心2024年會在杭州師范大學召開,李倩代為宣讀中國民協名譽主席馮驥才的致辭。馮驥才在致辭中向所有致力于春節文化保護與傳承的同仁表示祝賀。他表示,春節的成功申遺將有助于這一偉大而瑰麗的文化遺產的保護,有助于它作為人類文化多樣性重要的一部分為全人類所共享。他和中國民協將進一步做好自己的工作,致力宣傳春節的意義和文明價值,促使人們更加自覺地做該遺產項目的主人,并科學地促進傳統融入當代生活,讓這一文化奇葩永久地開放。
會上,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中國民協節日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蕭放介紹了中國民協節日文化研究中心2024年度工作的開展情況,并宣布了2025年我們的節日·“過好中國節”系列主題直播計劃。據悉,該系列直播計劃將通過專家訪談,展示全國各地民間節日節氣習俗,推介與之相關的非遺項目和習俗用品,讓廣大網友深入了解中國傳統節日之美,感受民間文藝的獨特魅力。
會議學術交流部分由大會發言和分組討論兩個環節組成。在大會發言環節,蕭放、安德明、黃濤、劉曉春、毛巧暉、刁統菊等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對“傳統節會與現代生活”的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而在分組討論環節,20余位專家學者、民協工作者做交流分享,他們立足于各自的田野實踐、民協工作實際,探討了新時代保護傳承優秀節日文化、挖掘節日文化內涵、促進傳統節日與現代生活對接的路徑。
活動期間,主辦方還組織專家學者調研走訪了良渚博物院、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和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