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由中國民協主辦,黑龍江省民協、雞西市委宣傳部協辦的全國民間文藝之鄉經驗交流會在雞西市召開。來自全國1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民間文藝之鄉的代表近60人出席會議。
中國民協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周燕屏在講話中說,搶救民間文化遺產重點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命名民間文藝之鄉,建立民間藝術傳承基地,培育地方文化品牌,是中國民協多年來踐行科學發展觀的一個有益探索與成功范例。各民間文藝之鄉要正確處理好保護和利用、繼承和發展、特色化和市場化之間的關系,致力于文化生態的平衡,達到社會效益、文化效益和經濟效益的良好互動,真正為保護、傳承和弘揚民間文化發揮作用。
會上,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所所長王錦強作了主題發言。他說,調查、申報、考察、認定、論證、命名文藝之鄉,建立中國民間文化保護與傳承基地和研究中心是中國民協多年來搶救、保護民間文化遺產的一個階段性成果和文化創舉。文藝之鄉的建設在促進民間文化的活態傳承、地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諧社會的構建等方面日益發揮出重要作用。
會上,來自內蒙古、浙江、廣西等地的代表,先后介紹了本地文藝之鄉的發展情況及存在的問題,會議在熱烈的氣氛中圓滿結束。
自2004年以來,中國民協舉辦了兩屆搶救與保護民間文化遺產縣市長論壇與四屆全國民間文藝之鄉經驗交流會,為系統總結中國民間文藝之鄉建設的經驗成果,不斷加強對民間文藝之鄉的業務指導、聯絡協調等工作,進一步推動民間文藝之鄉向縱深發展,作出了積極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