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楊︵中國民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
各具特色的中國民間文化之鄉既像一幅展示出歷史文化記憶和地域風采的絢麗畫卷,又如一曲譜寫著新農村文化建設和精神家園和諧樂章的恢弘詩篇。人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在當今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的時代,保護本民族和本地區的文化遺產,捍衛民族民間文化的獨立性,進而展示其別具一格的地方文化特色,已成為當代民間文藝工作的神圣使命。
民間文藝之鄉是靈魂的居所
民間文藝之鄉既是生活的家園,又是靈魂的居所。民間文藝之鄉既承載著這一個地區歷史文化的發展軌跡,又反映著這一地域民眾的道德觀念和審美情趣。豐富的歷史文化基因和獨特的心靈密碼使之成為當地人民群眾靈魂的歸宿。人類生活不僅要有一個生態良好宜居的物質家園,還要有一個能夠讓人們可以耳聞目睹得到鮮明的歷史印記、濃郁的文化風尚的靈魂居所。只有保留住靈魂的家園,才能使人在浮躁的社會里得到更多的心理安寧和身心愉悅,從而提高生存和發展的質量。如果割斷了歷史記憶和文脈傳續,忽視了對當地民俗的尊重和精神傳續,即使把房子蓋得再好,設施再現代化,都會使人產生陌生和距離感,從而得不到內心的安寧和精神的愉悅。
如果沒有那些世代流傳于村巷阡陌,銘刻于民眾心頭,穿越歷史時空的神話、傳說、故事、歌謠以及代表地域特色的民間習俗,我們該如何理解家園和故鄉?民間文化寄托著民眾的歡樂和悲傷,引導著民眾對宇宙、歷史、地方和家園萬物的理解。離開了民間文化我們無法認識和了解一個地方的地域特色和鄉土世界。可以說,在我國每一個地方都有著與其獨特的地理景觀相映照的民間文化和地方風物傳說。也許在地理學上一個地方只是一片自然形成和人工造就的地形地貌而已,而正是由于有了風土人物等民間文化的暈染,才使一個地方有了諸如精衛填海、嫦娥奔月、天女下凡、得道升天、風水堪輿、福地洞天等富有傳奇色彩的文化意義,才有了超越自然景觀以外的豐富內涵。從而在本地人心中勾勒出一幅美妙的鄉土畫卷,在外來者心中揭開一個令人神秘向往的世界。青田的石雕文化,荊州的三國文化,慶陽的香包文化,宜興的紫砂文化,麗水的龍泉青瓷……為什么閬中有個春節老人?為什么涉縣唐王山有座女媧宮?為什么這里是愚公的故里?為什么這里是孟姜女哭長城的地方?為什么沙田唱水上民歌?為什么祁連唱藏族拉伊?正是這些歷久彌新的風物傳說,才使一片原本洪荒的土地成為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沃土,成為受人關注的地方,令民間文藝研究者接踵于此。而民間文藝之鄉所關注的并不在于那里是否有一個山川環繞、山花盛開的自然世界,而我們探索的是一個活生生的精神世界和人文空間。遍布神州的民間文藝之鄉在中國版圖上也決不是要鋪陳出一個自然地理的圖卷,而是要展開一幅銘刻在中華兒女心中的人文地圖。
民間文化之鄉不僅僅是名片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民間文化建設越來越受到各方面重視。很多地方通過對本地民間文化的深入挖掘和整理,建設成為富有歷史底蘊和文化特色的民間文藝之鄉,使優秀的民間文化成為地方發展的一張亮麗文化名片。與此同時,我們也注意到,本來我們應將有限的經費用于普查、挖掘、整理、研究民間文化歷史資源和恢復歷史文化的本來面目,客觀完整、真實準確地反映出本地民間文化中不可替代的歷史文化價值,表現出實事求是的歷史唯物主義精神。但也有一些地方出現了拼命尋找和爭搶民間歷史文化資源的現象,甚至夸大其詞制造假象,出現了“先造謠再造廟”淺薄浮躁的詬病,甚至以傳承文化的名義打造出一批真實性與文化內涵近乎烏有的假景觀和假人物,并藉此大搞商業開發活動,如果民間文化不再是自然原生態的文化,而是按照旅游經濟的需求重塑文化的認同,則必然會損害民間文化的真正內涵。既嚴重褻瀆了我們的民間文化資源,又浪費了大量經費。
那么,我們申辦民間文藝之鄉的目的是為了什么?我們對待民間文化遺產應采取怎樣的態度?毫無疑問,申辦民間文藝之鄉的初衷是為了搶救和保護優秀的民間文化,應該把著眼點放在民族民間文化和人類文明的未來上,而不是放在一地一時的功利上。申辦民間文藝之鄉只是動力,保護才是根本,甚至不能把“品牌”和“名片”作為建設民間文藝之鄉的目的,不應把迷人的民間文化當作商業標簽來使用。要有“風物長宜放眼量”,著眼長遠和未來的襟懷和氣魄,決不能寅吃卯糧、鼠目寸光。祖先給我們留下的壯麗河山與豐富的人文遺產,首先是對人類文化多樣的完美演繹,是對人類精神世界的滿足,是對于人民文化生活的豐富,是對人們道德情操的培養,是對民族精神的凝聚與升華,是對悠久歷史與美好未來的寄托與拓展。所謂的品牌與名片可以有助于文化的傳播與發展,但如果缺失了對文化的虔誠和敬畏,就會造成對文化傳統的歪曲和貶低。正因如此,民間文藝之鄉的創建應該有自己的品位與追求,有自己的境界與底線,不能停留在市場與傳媒炒作的層面,不能停留在招牌與名片的層次。任何與民間文化遺產相關的開發項目,都應當考慮其對文化傳承的影響,要避免過度開發和不當開發破壞其固有的遺產價值。
民間文化之鄉是歷史文化的展示,是民俗文化的傳承和積淀,民間文藝之鄉命名不是民間文藝搶救保護工作的結束,而只是文化傳承弘揚和發展的開始。在獲得了中國民間文藝之鄉的榮譽后,民間文藝之鄉的建設者們還要花更大、更多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去確保民間文化“原汁原味”地傳承下去,使它的歷史價值和文化意義不止于過去和眼前的顯現,還要讓她在未來煥發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摘自作者在“中國民間文化之鄉研究人才培訓班”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