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文化傳承人剪影
在中國第八個文化遺產日即將到來之際,來自全國民間文藝界的朋友們相聚一堂,共同探討非遺后時代民間文化傳承人的保護話題。在此,我代表中國文聯向與會的專家學者表示衷心的感謝,向來自民間文化創造與傳承第一線的傳承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建設“文化強國”,實現“中國夢”的美好愿景日益深入人心,我國民間文化的搶救與保護工作步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如果說民間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里最生動、最豐富、最有生命力的一部分,那么,民間文化的傳承者則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事業的基本保障和生力軍。為確保民間文化傳承沿著健康規范、科學有序、持續發展的軌道前行,中國文聯和中國民協組織廣大民間文藝工作者和專家學者,深入田野,扎根基層,積極開展民間文化傳承人的保護和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顯著成效。實踐證明,充分發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深厚資源,充分發揮民間文化傳承人的主導作用,是實現民間文化有效保護和傳承的重要手段。
傳承民間文化遺產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只有保護好民間文化遺產的傳承人,才能使民間文化遺產永續傳承。因此,對民間文化的保護首先要落實到對傳承人的保護上。今天到會的傳承人涉及眾多民間藝術門類,是民間文化傳承人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國民間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希望所在。你們既是民間文化的傳承者、創造者,同時也是民間文化成果的享有者。你們的每一個姿態、每一種腔調、每一個表現手法都傳續著民間文化的血脈,承載著民族的精神,述說著從古至今的動人故事。保護好作為民間文化“活化石”的傳承人,支持你們所傾情的事業,是中國文聯、中國民協的神圣使命和光榮責任。
對民間文化的保護和傳承,離不開專家學者的學術支持。作為中國民間文藝事業的學術中堅,以馮驥才先生為代表的一大批當代中國民間文藝界專家學者和民間文藝工作者,在搶救保護優秀民間文化中發揮著學術引領的重要作用。在今天的論壇上,各位專家學者和傳承人將就近年來民間文化的傳承狀況、遇到的問題與困惑傾心對話;就怎樣保護中國民間文化傳承人的合法權益探尋出路;就新形勢下如何處理好民間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保護與開發等關系進行深入的探討和交流。相信會有許多新思路、新思考、新經驗和新方法,從而進一步促進傳承人保護工作邁上新的臺階。
同志們,面對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和快速消失的珍稀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做好民間文化傳承人的保護始終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復雜而具體的課題,既需要我們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摸索經驗,也需要通過不斷深入的學術探討加以理論引領。希望大家腳踏實地,群策群力,努力把民間文化傳承人保護的理論探索和實際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切實為民間文化傳承人辦實事、做好事,不斷提高民間文化傳承人保護工作的整體科學水平和工作能力,為傳承中華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