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腰鼓、戲曲、高蹺、歌舞、舞龍、秧歌等民間文藝隊伍給山東省的百姓帶來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大餐”。這是兗州市近年來完善文化建設、創新文化活動方式、加強文化隊伍建設取得的成效。
兗州市2009年已實現了農家書屋全覆蓋,2012年這個市又投入資金200多萬元,推進鄉鎮電子閱覽室的建設。目前全市建成電子閱覽室基層服務點435個,實現了文化共享工程網絡全覆蓋。
近年來,兗州市還對各級村鎮文化大院進行了升級改造。目前,全市406個村(居)均建設了集圖書借閱、娛樂游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文化大院(室),基本實現所有村每年觀看2場戲劇或文藝演出,節假日、紀念日組織2次以上群眾文化活動,每月看一場電影。
兗州市委、市政府還把文化重心傾向基層,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中之重來抓,先后投資70多萬元搭建了九州文化廣場、人民樂園等流動舞臺,并改造了原有的演出廳,使其升級為“周末劇場”,初步形成了以九州文化廣場、人民樂園和劇團周末劇場的市級重點活動陣地,以綜合文化大院、村居文化廣場為鎮村重點活動陣地的活動網絡。
此外,兗州市還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使越來越多的普通群眾成為主角,大批民間藝術人才從“送文化”逐漸轉為“種文化”。兗州市文化館、劇團常年堅持為群眾進行文藝輔導,僅2012年就輔導基層、健身操、健身球、舞蹈、戲曲、合唱等文藝隊伍新編排創作節目80多個,指導提升傳統節目100多個,形成書畫、雕刻藝術之鄉顏店鎮、花棍之鄉新驛鎮等特色鄉鎮8個,涌現出腰鼓、花棍舞、健身操、戲曲、高蹺、歌舞、舞龍、秧歌等500多個民間文藝隊伍,極大地豐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