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營造一個歡樂、祥和的節日氣氛,展示我國民間社火的文化實力與磅礴氣勢,中國文聯、中國民協、陜西省委宣傳部、陜西省文聯、寶雞市人民政府將于2013年農歷正月十三開始在陜西西陲隴縣舉辦“中國首屆社火藝術節暨第十一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民俗禮儀表演評獎活動”。本次活動包括“中國民間社火之鄉”授牌儀式、社火展演及踩街表演、中國民間社火文化論壇等內容。來自江蘇、黑龍江、內蒙古、河北、廣西、江西、甘肅、貴州、山西、天津、陜西的十多支社火表演隊參演,并為元宵佳節助興。
隴縣社火的表演形式,除高蹺、步社火配唱曲調兼表演外,其它絕大多數是造型藝術。表演內容多取材于神話、歷史演義、民間傳說故事,也有求吉慶,頌政通人和,宣傳社會發展等內容。隴縣社火的種類有馬社火、挈社火、抬社火、高芯、高蹺、車社火、秋千、蹺板、舞獅舞龍、耍大頭、古參軍、竹馬、旱船、刀舞、棍舞等二十多個種類。隴縣是當今我國社火類型最豐富、最齊全的縣市之一。
每年春節期間,各社火會裝扮社火,農歷正月初二開始走鄉串戶,過街入巷,向人們進行拜年迎春祝賀游演。人民群眾把每年元宵節“賽社火”鬧花燈看作過年的最大喜事、樂事,有“小初一、大十五”的說法。社火文化逐漸成為隴縣傳承發展民間藝術,激發城鄉人氣,振奮民族精神的鄉土文化利器。